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罗怡琦广州报道。
虽然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克服,但是具体的定义还是需要明确。但全球厂商都在积极探索超宇宙的实现。
在消费端,备受关注的苹果MR产品预计在2023年推出;在工业方面,今年年中,西门子和英伟达宣布合作。他们将基于英伟达Omniverse打造一个工业元宇宙平台,计划从设计和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沉浸式工业仿真来升级传统制造业。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从政策端到产业端的道路。10月28日,工业超宇宙协同发展组织在北京成立并发布《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及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
IDC中国区副总裁王纪平分析,根据IDC的定义,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涉及到IT基础设施、软件等设备和前端门户的方方面面。目前应用主要是娱乐场景。此外,Meta和微软正在探索以会议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许多厂商都推出了数字人应用。长远来看,还会有更多的落地场景,比如健康、智能家居领域,这些都将进入元宇宙世界。
“目前可以看到,在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很多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技术都往MR(混合现实)方向发展了。探索特定场景中的应用将比短期内争论什么是元宇宙更有意义。”王纪平继续说,当然,仍然存在不成熟的AR/VR门户、低销量、参差不齐的体验以及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道德和监管问题。
IDC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吴连峰分析,未来超宇宙将影响所有数字业务。回顾数字技术的发展,每隔15-20年就会有新技术出现,所以未来有五个趋势值得关注:包括数字技术厂商在内的众多企业要抢占话语权;如何利用营销热点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方案与Metauniverse结合起来;跟踪最新的技术趋势;提前布局应用场景;3-5年后开始实现商业效益。
目前在消费端,手机厂商和各类创业公司都在积极探索AR/VR从技术到整机硬件的商业应用,工业元宇宙的实践也在点状探索。当然,还有阶段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消费级入口波
手机厂商作为公认的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一定是积极探索XR的厂商之一。相比之下,VR目前的技术和商用更加成熟,AR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真正大规模商用的时间还没有到来。
在最近的OPPO INNODAY期间,OPPO研究院院长常陆在演讲中表示,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元宇宙的核心载体,数字生活所需的AR设备将常态化、便携化、服务更高效化。虚拟生活所需的VR设备将向轻量化和体验更真实的方向发展。
接受采访时,常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OPPO研究院一直在储备和探索XR元宇宙的应用。比如2022年已经推出第四代AR眼镜Air Glass 2,是双目的,比上一代轻40%到38g,但暂时没有商用计划。
“从目前的使用场景和产品特性来看,VR和AR有着非常不同的技术。我觉得未来用户在两种不同场景下对两种不同设备的需求会相对有限,从用户需求的角度会有融合。另外,根据目前观察到的行业发展趋势,视频通过技术出现后,VR已经开始与现实世界互动,AR也开始融合。我们可以大胆预测,AR和VR的融合一定会在未来10年内发生,而且一定会
从商用进程来看,2022年Meta的Quest 2产品销量突破1000万台,远超行业第二的索尼公司Play Station VR 660万台的销售业绩,这也让行业终于看到了VR成熟的靴子。与此同时,关于AR的商业之路也正在开启。今年之内,国内厂商如Nreal都推出了起步价2000元的ar眼镜产品,之前在海外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碑,在价格和认可度方面都有不错的进步。
王纪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之前购买了Quest 2,并尝试了它的游戏、娱乐、音频和视频功能,他的体验确实有所突破。“但总而言之,我认为这并不能让我对更换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中的任何设备产生100%的兴趣。”
这样一来,Quest 2仍然受到小众群体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公众口碑,这将是后续开发的难题。
“中国市场正在酝酿明年的一个机会。”他进一步分析,国内消费者在前三年陆续购买平板、电脑等产品后,下一步高端用户可能会考虑AR/VR产品。毕竟相比第一代,Quest 2性能稳定。
与此同时,苹果也备受关注。业界普遍预计苹果将在2023年推出首款MR产品。基于其之前对智能手机产品的领先能力,MR产品能否定义移动计算的新时代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我相信果粉会密切关注苹果的任何新品。当然,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观察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经验是否足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王纪平指出,虽然苹果过去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它会带来MR品类的爆发。“过去十年,AR/VR一直是业界的兴趣点,但技术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眩晕感、计算性能、佩戴感,各方面都需要有质的提升。这个节点明年不太可能实现。明年以发烧友为主要客群,长远观点持怀疑态度。”
工业超宇宙的想象
说到元宇宙,目前部分细分行业存在泡沫。例如,NFT仍然有争议,一些平台突然离开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元宇宙为更大的行业级场景带来改变的可能。工业超宇宙是有希望的方向。
IDC中国区副总裁钟振山认为,工业互联网的下一步升级将是工业元宇宙。目前市场开发和应用场景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在做单点实验,探索工业元宇宙带来的价值。“预计未来5-10年是工业元宇宙快速发展的五年。到那时,企业已经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业务层面对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提出了诉求,人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工业元宇宙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但考虑到元宇宙的概念比较新,在工业领域是更新的。IDC预测,到2026年,40%的G2000(全球2000强)公司将维护社区,建立人际关系基础,为未来的元宇宙平台收集第一方数据;为了应对健康、经济、旅行等中断,到2027年,28%的G2000组织将采用沉浸式第三方宇宙会议技术服务;到2026年,20%的G2000制造商将在其数字路线图中包含工业元宇宙,以解决高级仿真、跨领域协作和安全问题。
也有厂商在探索用超宇宙思想登陆工业生产现场的方法。近日,深圳市袁超创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袁超创世”)推出了“元宇宙虚拟工作室——IP-BOX”。
业内人士认为,虚拟电影制作是一个协同互动的数字电影制作过程,从虚拟设计和数字资产研发开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保持一个互动、非线性的过程。它是
据介绍,IP-BOX可以满足电商直播、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活动、娱乐演唱会、在线教育、应急指挥、智慧城市、党建工程等多方面的需求。
“我个人认为,工业元宇宙主要是为企业建立一个覆盖所有业务领域、沉浸式、虚实联动的现代工业场景。这种场景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传统产业分工带来的脆弱性,消除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界限,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提高客户和员工的体验,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钟振山这样分析。
由于这个概念刚刚提出,整个世界的探索阶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工业领域,中国也面临一定的短板需要补充。
“目前中国的IT市场大部分以硬件为主,而元宇宙是一个不以硬件为核心的市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需要找到适合不同工业场景的相应软件和应用,让工业元宇宙发挥自身的价值。目前国内无论是AI用于工业应用还是传统软件,很多技术还是需要依赖海外厂商,尤其是工业软件。”钟振山向记者强调,现阶段,无论仿真还是制造执行软件,国内市场大部分仍被国外公司垄断。中国要想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元宇宙场景,软件是要完成的部分。
“当然,中国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最大市场。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在探索工业元宇宙方面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他指出,可以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软件,采取相互合作等模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只有开发出适合我国的工业企业解决方案,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