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人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老牌巨头在新的领域不断开疆拓土,后起之秀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也在加快追赶的步伐。作为小米金融布局的重要一环,符节瑞通近日完成了高管洗牌。
作者|张浩东
编辑|日耀九天
生产|支付百科
小米集团的支付业务最近动作频频。近日,北京小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小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企业调查信息显示,小米旗下的符节瑞通有限公司于9月20日进行了工商变更。
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卸任总经理,新任董事冷兼任总经理,冷疑似来自同为小米系的民营银行银行。
此外,符节瑞通的一些前员工退出了高管名单。变更后,小米实现了对符节瑞通的完全控制。
符节瑞通高管的“支付百科”推测,符节瑞通高管的变动可能与今年年初的一次内部纠纷有关。符节瑞通股份有限公司曾以“损害公司利益的责任纠纷”为由,将雷军和洪峰两次告上法庭。
这一事件与小米从盛银和瑞通手中收购符节瑞通股份有关。2015年6月和7月,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瑞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三次将符节瑞通股份质押给小米科技。
2016年1月,符节瑞通完成股权变更。变更后,小米公司持股65%,呼和浩特市盛银贺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未能全资收购符节瑞通可能成为符节瑞通将雷军告上法庭的导火索。2019年1月,盛银贺锐科技有限公司与符节瑞通有限公司之间的一场法律诉讼显示:
自2016年6月起,盛银和瑞通对公司经营情况一无所知。到目前为止,符节瑞通尚未向盛银和瑞通支付股息。盛银、瑞通多次提出召开股东会、董事会,被告不予理会。符节瑞通至今处于亏损状态,但从未提供详细资料说明亏损原因,公司财务流程混乱。
换血之后,之前在符节瑞通原实控人吴军旗下公司工作的人全部被淘汰,小米亲信接替了他们原来的职位。目前,符节瑞通的董事长和法人仍然是雷军.
为什么2013年收购符节瑞通会掀起互联网金融热潮?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情的推动下,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达到顶峰。
许多企业和大型商业实体开始分析自己的业务叠加支付服务的可行性,以利用“支付”这一最重要的桥梁来完成向互联网金融的进军。
小米进军支付领域早已被业界视为必然。小米于2013年底成立支付公司,主要经营“米币”等金融支付、绑定银行卡、手机充值、虚拟货币业务以及校园“分期付款”等互联网金融产品。
但因为没有获得牌照,也阻碍了小米支付业务的规模扩张。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基础,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在没有支付牌照之前可以进攻,之后可以防守。
完善专业领域后,将流量带入新的市场。随着公司体量的不断增加,资金沉淀量也会急剧增加。只有拥有自己的支付渠道,才能有效控制现金流,保证流动性。
小米收购的重要目标是获得支付牌照,用支付帮助小米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争夺支付市场,最终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国。
根据支付百科,符节瑞通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被央行授予《支付业务许可证》。是内蒙古唯一一家从事全国性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业务类型为全国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
在当时央行停止发放支付牌照的情况下,通过购买支付牌照快速进入市场是明智的选择,6亿元的收购价也是合理的,双方一拍即合。
布局金融野心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从2015年开始涉足金融业务。相比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小米起步不算早,但小米的布局速度很快。
2015年5月,小米金融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小米终身宝”,6月小米金融发布基金理财产品“小米基金宝”;9月,小米金融推出公测“小米贷”。
2016年初,小米收购符节瑞通,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然后收购了北京宏远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6月,小米推出首款保险产品“小米少儿险”;9月,小米支付产品MiPay、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米集金服上线;12月,小米通过四川银米科技全资子公司新网银行正式获批开业,持股29.5%。
2017年3月,小米金融开始小米分期产品内测;4月,小米贷款App独立发布,面向所有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2018年7月,小米上市。一上市,总市值就达到465亿美元,仅次于BAT和JD.COM。上市前,小米提交的招股书中提到,2017年小米营业额突破1000亿,达到1146.25亿元。
小米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小米金融已经完成重组,未来将脱离集团独立运营。金融相关业务也将由小米的单一全资子公司小米金融持有。
目前小米拿下了保险、保理、银行等多张金融牌照,基本实现了全牌照布局,但小米金融在集团收入中占比并不高。
小米有几亿小米的年轻用户,他们广泛分布在一、二、三、四线城市。小米的大部分用户覆盖了年轻用户,小米的很多用户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主流用户。
集合了支付和金融武器之后,依靠小米自身的流量,或许能给庞大的生态系统带来附加值。不过,虽然目前小米已经实现了全面布局,但要在布局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价值,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