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观察者网周毅,编辑/周]“在了解底层技术的应用时,不要被币圈所偏。本质上,区块链是把数据变成‘可信数据’,然后进入资产和交易环节产生价值,”戴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方玉书在接受《Observer.com》专访时表示.
方玉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先进的概念或尖端技术。在应用层面,不仅仅是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理解。在国内,基于分布式记账的特点,区块链科技可以与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为各行各业带来积极有效的帮助,发挥其在金融互信、数据安全、产业合作等方面的优势。
7月10日,由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链接世界,智能造新城”区块链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作为论坛圆桌对话的演讲嘉宾,方玉书接受了Observer.com的专访,解读了区块链的技术本质、产业意义、国内环境和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解决信任问题。
“我们所熟悉的互联网技术,在过去10-20年的蓬勃发展中,本质上解决了效率问题,比如网购、打车,本质上都与效率有关。区块链科技怎么样?本质上也是关于两个字:信任。区块链解决了信任的问题。”
方玉书告诉Observer.com记者,对于人类社会现有的制度来说,到处都存在信任成本:为了达成一项商业活动,涉及的双方都需要进行谈判和起草合同,因此它需要支付差旅费和律师费;一个社会要想稳定、长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公安系统来维护和保障。信任问题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带来的成本往往是昂贵的。
是金融信任最直观的体现,因为金融本来就是由信任定价的。以信用问题为例。为什么个人贷款利率高而国债利率低?因为相对于个人的“债务”,国债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买单,为其背书的是整个政府乃至国家的信誉。
从逻辑上讲,借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一个是你愿不愿意还,一个是你还能不能还得起。这需要筛选和审计,并全面和仔细地考虑公司的声誉和盈利能力。这也是长期以来像“高富帅”这样的大企业在金融活动中比小微企业更容易从以银行、信托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内在原因。
在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背景下,信任的问题就到了技术层面。
方玉书以客户遇到的困难为例:某电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大量资金,银行给予配合和支持,包括极低的利率。但是整个公司的授信额度只有几十万,相对于公司几千万的现金流需求来说帮助不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贷款,需要房产、厂房、车辆作为抵押。这就是企业在财务领域不得不面对的“信任问题”。
信任本身就是金融业长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企业是否有还款能力,是以财务报表等数据为依据的。但是作为贷款人,其实你不知道这个企业是一套账,还是两套账,甚至是三套账;你分不清有些数据是真是假。所以对于贷款人来说,当一个小微企业的信用筛选成本非常高的时候,很容易被拒绝。
从信用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说大企业的账本比小企业的“靠谱”,而是说大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对更直观。退一万步讲,上市公司的股权是val
信任成本的无解问题会变相加剧金融领域的不平等。那么,区块链的“不可伪造”、“一路可追溯”、“可追溯”等技术特征是如何回应这个问题的呢?
方玉书告诉Observer.com,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金融活动逻辑上有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如中小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和技术。在企业乃至行业的财务活动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总账。在传统的技术形式中,财务报表等数据由企业或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集中提供。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很难辨别其真伪。
在区块链技术的背景下,这种模式迎来了变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与以前的“财务总监集中记账本”相比,现在的人们有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区块链上的信息计算和记录不是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而是分块分布在网络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以直接交换信息和价值。
形象地说,原来这个企业的财务总监是一个人记账,他说多少就多少;现在更像是在财务活动中,三方甚至多方一家派一个财务总监参与账簿的记录和保管,有没有造假一目了然。这是区块链科技为弥合信任鸿沟而提出的答案之一。
区块链是结合了密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技术。区块链的“块”类似于我们使用的硬盘中的某个地方。每个区块都是我们保存信息的地方。这些保存的信息数据经过密码术加密,无法被篡改。区块链系统将检查期间生成的所有数据,如交易记录和块被编辑或创建的时间的记录,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一个新的块中,该新的块将与前一个块相连,形成一个链。每个块必须包含前一个块的相关信息才能生效。
简单来说,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多中心分布式共享账本。每个区块就是一个账本,记录所有已经发生并被系统一致认可的交易。金融“可信账本”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一个应用。方玉书告诉Observer.com,“技术底层产生的价值,也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
区块链赋能金融互信:惠及中小经济实体
方玉书在专访中表示,区域链街区的另一个维度的价值在于其产业意义。从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制造业、农业、工业等方面。在对消费者形成资产的过程中,信息必须数字化后才能进入“链条”。本质上,区块链是将数据转化为“可信数据”,然后进入资产和交易环节,产生价值。这也意味着,在这个维度上,“区块链应用层和上一代互联网没什么区别。”
以银行信贷活动为例:通过网站或app获取金融信息,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实现风控建模并提供审核算法,大数据等技术支持数据验证和风险控制。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在于:入链的数据,因为是基于分布式技术,是可信数据,有利于银行筛选、甄别、审计。这个优势是手工记账所不具备的。
方玉书指出,在应用层,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将工业端从“无数据”带入“数据”,进一步将“数据”变成“可信数据”。这就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相比的“防篡改”优势。
在这个讨论中,当我们理解传统的数据库时,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Excel电子表格,它有四个基本功能:添加、删除、修改和搜索。主人可以随意修改数据,甚至不留痕迹。然而,在区块链数据库中,删除和修改功能是“自然”删除的。
信息有误怎么办?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行。如果你想在区块链实现“全网认可”,你需要赢得51%的计算能力。在这种条件下,造假的计算能力和时间成本可能过于昂贵,以至于失去了造假的“价值意义”。
区块链只需要形成数据流的循环。更何况大家还是“一起记账”,不再需要查账了。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等经济主体来说,就消除了“信息壁垒”。区块链利用全网为信息真实性背书。中小实体企业在面对金融机构时,找到自己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的凭证,更容易获得“信任”,从而获得资金和市场维度的帮助。“形成可信的数据通道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价值所在。”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论坛举行圆桌对话,左三为方玉书观察者网络图。
更何况在信息时代,各个企业的数字化周期在不同行业之间,甚至是行业内都是不一致的。有些行业,比如银行、保险,可能早就进入数据时代了;然而,在传统的种植和畜牧业中,可能在一些地区,仍然有许多企业没有接入“数字化”。那么从逻辑上来说,这会给包括“可信账本”在内的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带来实际困难。
方玉书在接受专访时承认,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狍子鸽的实际操作中也确实遇到过。一个解决方案是找到大型kol(关键意见领袖,如行业领袖等。)在整个行业或链条中,通过层层传递,将“弱势群体”(即中小企业)引入“数据可信”的整体氛围中。
以制造业为例。有头有胸的大企业有自己的产业链,下面的小企业是自己的供应商。大企业本身并不缺钱,但由于付款周期等因素(比如交货后3-12个月货款才会到位),大企业会“欠”小企业钱。基于区块链科技赋能的金融体系,大企业一方面可以完善自己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小企业的现金流,相当于大企业“拿”走了小企业,大家一起接入了区块链。
在每一个行业,如果头部企业能够解决信任问题,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解决信任成本问题。这对中小服务实体,行业本身的发展,产融共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无币区块链:中国产业转型的独特优势
在方玉书看来,当人们了解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应用时,“不要被币圈所偏见”。从大环境看,国内外区块链科技的生态基础是不同的。
在国外,区块链更倾向于“虚商”,如版权、抵押等。“来钱快,容易吹泡沫。”国外的区块链更多的是“纯区块链”的一个具体应用,但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国内以“无币区块链”为主,侧重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产业赋能。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有完善的产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找到比中国更完整的产业链。”方玉书表示,这为区块链科技赋能产业提供了基础,也让中国的产业转型更加全面。
方玉书说,如果用人体做比喻,那么区块链就像一个神经网络。它提供了各个部分之间的链接,并使用智能契约来判断每个动作是否可能。“事实上,区块链本身在技术、智能合约或加密技术方面没有突破性创新,它是一种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技术。现在,他们正在作为一个整体重建区块链,以解决信任问题,并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
目前,在中国,区块链的工业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其一大特点是技术与工业特性的深度契合。比如,如果金融行业需要可信的账本,那么分布式存储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大放异彩;人们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这里是区块链科技“溯源”特性大放异彩的舞台;在法律取证、公证等领域,区块链还提供“可信数据”的服务……“这样,在纯技术领域,区块链本身很少有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和理论突破。现在我们更专注于它的具体商业落地。”
区块链的工业应用最受益的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我们可以用供应链的概念来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大企业是行业巨头,甚至完全自产自销,自给自足,有商品,有市场,有资金,那么它就不需要别人(产业伙伴)接入自己的体系。不与人交往,意味着不会被骗,不会被骗。在这样的“闭环”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和财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上一代技术可以解决行业内部的信任问题。
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参与的供应链是有联系的。对于这个“链条”上的其他人来说,这个企业交出的账本意义重大。链条越长,信任成本越高。比如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系。商业合作如何进行?双边体系和客户群是不可能完全对接的。那么这个时候区块链就会站出来,提供一个数据流通的空间,在保留数据的前提下共享数据的使用权,并保证其可信度。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每个人都有数据,区块链技术允许数据被共享、信任和认可。“先有数据,再有价值。”
数据安全:区块链带来新答案
区块链的应用基础是多中心分布式存储。背后的意义或许可以从存储本身来解读。
方玉书认为,人类的存储技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自己架设服务器存储数据和文档;第二阶段,通过云服务,“某某云”成为企业数据的集中托管方、运维方、安全保护方,企业以租赁的形式付费享受服务。问题来了: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这个要看云服务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口碑。
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是完美的。第一,大型机构,比如银行系统,不敢选择这样的“公有云”来存储数据。银行要么做私有化部署,要么选择政府认可的金融云平台,由全行业和政府的信用背书;第二,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公有云”有没有数据泄露的可能?其实这几年曝光的一些新闻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9年,脸书因侵犯消费者隐私被FTC罚款50亿美元。
区块链作为第三代存储技术,范围更广,有32位记账密码保驾护航。每一条数据被“链接”后,存储的内容别人是无法查阅的。没有密钥,存储后显示的数据只是一堆乱码。
方玉书描述,无论你把数据放在姨妈家还是放在大公司的服务器里,效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不用担心3354。即使存储数据的“盒子”被黑客攻破,这堆“乱码”也没有任何价值。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需要符合国家保密标准,有时甚至需要提交国家网信办备案审查。在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一般会朝着更安全的框架演进和发展。
区块链:技术不仅要善,还要抑“恶”
央视报道称,方玉书曾任新浪财经总编辑、东方财富网总编辑,人人保险创始人、上海财华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及创办鸽子公司、从事区块链金融业务的过程,方玉书向Observer.com透露,这与自己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
在创业初期,他的客户受到融资难的影响,他自己的生意也受到客户困难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很多人因为P2P而遭受损失,他们倒闭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
方玉书认为,P2P从技术逻辑上来说并不差,因为它可以让钱流向需要的人。问题是原来的技术框架是中心化的,所谓的P2P平台非法集资,其所谓的项目根本无从考证;有些骗子甚至明目张胆地注册了大量皮包公司,骗取人民的血汗钱供自己挥霍,或者转移到国外。从技术层面来看,P2P乃至原有的互联网金融体系,都缺乏一种技术“武器”来制衡“人性之恶”。
方玉书说,公司名称“roe pigeon”是英文单词Dag的音译。DAG的直译是有向无环图,由有限个顶点和“有向边”组成。从任意一个顶点出发,经过几条有向边,都不可能回到那个顶点。在DAG系统中,没有“矿工”或“块”的概念。因此,与传统的区块链技术相比,它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强的可扩展性。
传统的链式结构会“卡流量”,而DAG结构更倾向于让链条上的所有主体都参与到计费和认证中,相当于一个图灵结构,更流畅。就像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一个节点。当每个叶子高效运行时,它旁边的叶子将证明并说明其数据真实性。方玉书还补充说,作为中国企业,“谢”希望公司能活得像乌龟一样长;鸽子希望公司能保持自己纯粹的理想。
有向无环图
在谈到狍子鸽的愿景时,方玉书表示希望通过区块链科技的赋能,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利率降到合理的水平,“让真正能干活的市场主体得到资金的信任和支持”。他表示,希望在技术的帮助下,生产企业能有更舒适健康的经营环境,解决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家庭改善状况;如果可能,我也希望通过区块链科技,推动整个社会回归“诚信社会”的价值体系。
在方玉书看来,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应用型、服务型的模式。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原本低效的沟通变得高效,甚至智能。“区块链是一个基础设施,解决了信任、所有权、数据的问题,可以实现更高维度的交互。”信任问题解决了,区块链就可以在技术意义上抑制人性中的“恶”了。因此,对整个社会来说,区块链是一项非常积极的发明。它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是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
谈及行业发展和竞争现状,方玉书表示,在区块链领域实现商业变现并不容易。政策在完善的时候,大量竞争对手蜂拥而入,一年之内,大量的人选择了退出。所以,现在剩下的是一些有价值的公司;另一方面,同行其实也在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区块链工业仍在螺旋式上升,尚未达到激烈竞争的阶段。“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有一个理念,就是大家共同生活,共同繁荣。”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