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区块链科技与金融领域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远未饱和,应用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内仍存在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关注和警惕。
(资料图)
孟文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应用场景范围不断扩大。它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科技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传统运营方式存在的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的效率提升。通过对三个典型金融应用场景的深入分析,阐释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为什么”和“怎么做”。
区块链技术“对症”金融行业痛点
区块链技术整合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契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种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机制。分布式记账通过数据算法和密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工作量证明和最长链机制保证数据不可篡改。智能合同程序可以嵌入并自动执行电子合同,从而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在很多金融场景下,比如资产证券化、保险、供应链金融、商品交易、资产托管等。由于参与主体多、信用评估成本高、中介机构结算效率低等原因,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有效解决行业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冗余、信息验证成本高等核心痛点。区块链科技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金融场景中的痛点。所有市场参与者可以无歧视地获得市场上的所有交易信息和资产所有权记录,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智能合约嵌入降低支付结算差错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基于透明的信息和全新的信任机制,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验证信息,这将大大降低机构间的信任成本,从而降低金融服务的价格。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基础是有效的数据。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数据确认和可追溯性、通用底层数据结构、自动高效的合同执行等特点,为金融领域的深刻变革孕育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区块链技术根据集中化程度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公链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数据维护和读取,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组织控制;私有链只对个人或实体开放,参与节点只有自己,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联盟链的参与节点是预先选定的,并对特定组织或团体开放。与公链和私链相比,联盟链具有交易速度快、交易成本低、数据有一定私密性等优势,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区块链技术在三大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区块链科技匹配的金融场景一般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参与节点多、验证成本高、交易流程长。其中,资产证券化、保险和资产托管是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这三个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可以揭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普适性特征,从而实现其他场景的延伸和复制。
1.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ABS”)尤其是消费金融ABS的发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2017年,ABS共发行644只产品,发行金额14346.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和63.71%。消费ABS发行规模成倍增长。从发行产品数量和发行总额来看,2017年的数量分别是2016年的3.6倍和5.6倍。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资产现金流管理亟待完善、基础资产监管透明度和效率亟待提高、资产交易结算效率低、增信成本高等问题逐渐暴露。
要在ABS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首先需要参与者构建一个ABS区块链联盟,由资产方、ABS前投资者、SPV(信托)、托管银行、管理人、中介、ABS投资者、交易所组成。其核心业务包括资金交易对账、交易文件管理、数据交互接口、信息发布与共享、底层资产管理、智能ABS工作流程等。区块链应用至少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为ABS行业赋能。一是完善ABS的现金流管理。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ABS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银行等机构的服务成本,实现自动账簿同步和审核功能,大大降低参与者之间的对账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参与者对接的技术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功能实现资金自动分配、资产循环购买、收益自动分配等功能。在多方共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人工干预带来的业务复杂度和出错概率,显著提升现金流管理效率。
二是有利于穿透式监管。区块链技术在ABS领域的应用,既能保证ABS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又能看到底层资产的风险。由此,监管部门可以更有效地监管金融机构合理使用金融杠杆,合理使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充分激活沉淀资产。尤其是在资管新规下,金融机构对底层资产的渗透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区块链实现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望在穿透ABS底层资产、提升监管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可以提高金融资产出售和结算的效率。ABS在区块链科技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债权资产的转让效率,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需求与资产转让及时性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贷款的出售,非常繁琐耗时,结算一般需要几个星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绕过中间支付结算系统,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从日结算到分钟结算,大大减少了支付到账时间,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
第四,证券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将大大提高。通过区块链交易ABS产品,可以使更广泛的参与者在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自由完成交易,并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交易。对于认可这种“块”的价值的机构来说,可以接受“区块链”所代表的证券持有人的再融资,而不用担心相应的证券资产转移和“双花”,因为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透明、可追溯的。
第五,可以降低增信的转移成本。通常对应多项资产,每项资产对应不同的对外担保。因此,在实践中,ABS并没有真正实现担保物随金融债权资产一起转让,只是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了担保物的保管权和完善权,在担保物真正需要履行时再转让担保物。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点对点的增信担保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增信转让成本。
2.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
在保险产品设计上,区块链有利于推动定制属性强的保险产品快速发展,如农业保险、产品质量保险等。农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传统模式下,由于评估流程复杂、成本高,农民投保意愿和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一直较低,农业保险始终没有实现爆发式增长。以畜牧业保险中的生猪保险为例。在传统模式下,养殖户要给猪投保,保险公司必须实地查看,评估风险,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承保。如果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猪人脸识别”技术,为每头猪建立可识别的唯一编码,实时监控每头猪的行动轨迹和进食情况,并将这些数据录入链条,从而判断猪的健康状况,预防疫情。
质量保险可以为企业的信誉背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然而,保险公司在承保品质保险时需要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综合评估,但这些数据往往难以真实有效地收集,从而制约了品质保险的发展。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建立产品溯源防伪应用平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通过平台轻松追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购买、投诉等环节的信息,从而有效判断相关产品的质量缺陷发生率,制定保险产品,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销售流程,节约销售成本,实现保险销售的可追溯性。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有意愿的投保人通过渠道购买保单,渠道商将投保人的信息统一发送到区块链平台。平台根据分发和存储的信息判断有意愿的投保人是否在白名单中,如果符合标准,则接受购买请求,免去了过去人工传递、受理、审核、反馈的繁琐流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区块链科技可以实现保险销售的可追溯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险市场一直比较混乱,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屡禁不止。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保险销售各个环节的关键动作链起来,实现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从而规范保险销售行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理赔效率,提升客户体验。理赔和损失处理是保险市场中的重要流程。复杂的理赔流程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理赔效率,影响了客户体验。智能合同技术可以简化索赔提交流程,减少人工审查,缩短处理周期。同时,通过分布式账本中的历史债权和资产来源记录,更容易识别可疑行为。
在保险反欺诈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范保险欺诈。保险欺诈不仅侵蚀了保险公司的利润,也损害了其他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各保险公司在保险反欺诈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现实依然严峻。区块链技术至少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帮助保险行业缓解甚至化解这一顽疾。一是建立反欺诈共享平台,通过历史理赔信息减少欺诈,加强评估;二是利用可信数据源和编码业务规则建立“唯一可识别的身份信息”,防止身份被冒用。
3.区块链技术在资产托管中的应用
近年来,全球资产托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托管资产规模和主要托管产品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末,我国股票规模达到121.92万亿元,同比增长39.03%。但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这一规模仍有一定差距,我国资产托管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内部程序复杂、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当、外部事件影响等导致的操作风险成为资产托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以私募基金行业的托管为例,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是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运作前可能没有严格按照签订合同的要求,在未签订基金合同的情况下就开始基金运作,从而严重影响私募基金托管人的合同回收和管理;二是合同签署人身份无法可靠核实,合同原件和证券公司印章可能被恶意篡改,形成“阴阳合同”。在合同变更环节:一是在需要投资人签署补充协议或合同变更咨询函的情况下,托管人实际无法与投资人取得联系进行实质性审核,存在非法伪造投资人签署的协议的风险;第二,在基金管理人需要告知投资者拟变更合同的情况下,托管人不能确保管理人已及时告知投资者并安排基金临时开放供投资者赎回其份额。因此,存在投资者不知道合同变更或者甚至实际上不同意合同变更的风险。
智能合约技术在区块链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资产托管业务的操作风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资产托管的业务流程:一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将业务指令判断和执行规则封装到智能合同中,利用合同的智能执行并提供风险预警;二是流程效率提高,资产变动、交易明细等信息可由资产委托方、管理方、托管方、受托方实时共享,避免了反复核实确认的过程;三是保证履约的安全性和交易的真实性,通过设置密钥保证参与者信息的正规性、账本信息的有限可视性和交易的可验证性;第四,信息不可篡改,对投资计划的合规性核查要求放在区块链上,确保每一笔交易都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完成的。
发展前景
在现有的背景和技术前提下,联盟链是最可行的起点。相比公链和私链,联盟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技术条件更加成熟,对传统金融行业痛点的改造效果更加明显。未来,联盟链将是区块链技术发展最重要的切入点。
如果没有真正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将失去生命力。具体到前进的道路,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在急需先行、大胆试错、力争上游的指导下,加快实施行业标准化;二是推动技术的落地和新产品的实施。应用场景要优先选择痛点明显、增量显著、发展迅速的精品业务,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第三,组织和扩大产业联盟,促进产业成熟。
区块链技术“赋能”而非“颠覆”传统金融行业。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是简单的线下流程线上化,也不是对传统业务的耸人听闻的颠覆和替代,而是对行业的赋能和增效。
可以预见,区块链科技与金融领域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远未饱和,应用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内仍存在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关注和警惕。首先,区块链倾向于过度消费。一些非法组织和团体利用区块链的概念进行诈骗和投机,严重扰乱了区块链的市场秩序。我们要明确区块链、“币圈”和ICO的边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应用技术;二是相关技术还有待完善和成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门槛仍然较高。在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测试中,资金和技术成本仍然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瓶颈;三是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混乱。目前,国内基于区块链的监管体系还相对滞后。行业内区块链项目良莠不齐,区块链技术需要科学监管。
(作者是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编辑:张巍)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14日出版的杂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