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而配套投资仍然匮乏。于是,“区块链产业”中的ICO诞生了,到现在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四年。企业可以筹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过发行自己的令牌来支持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功能令牌也可以在系统平台上使用。
不难想象,投资者/投机者感兴趣的还是代币在交易所“上市”后的现金价值,有些项目甚至有200%或2000%的收益率。随着ICO在全球的热潮,各个国家随处可见“烂项目”,也可以书写“创富神话”。2016年,这股热潮从海外蔓延到国内。但受伤的往往是那些即使不懂项目技术也跟风的散户。
现在对于创新的东西,全球监管者还在观望,很难放弃。“一刀切”可能会误杀10%的好项目。更值得探讨的是,是什么让以太坊这样的项目成功?ICO项目背后有哪些技术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中国以外的人才储备和VC参与的差距有多大?
“我个人比较看好公链的发展。从过去八年的发展来看,公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由于其开放、自由、协作的特性,任何个人和公司都可以自由加入,从而推动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Qtum创始人帅楚告诉第一财经,相比之下,海外人才储备和风投资本更为充裕。
btc中国交易平台副总裁朱道林告诉记者,“在彻底评估ICO代币的风险之前,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目前只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少数成熟的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但他也肯定了区块链科技的发展潜力,认为未来公链和私链的界限会模糊。
以太坊为王。
虽然比特币本身没有ICO的概念,但它无疑是最成功的实验,其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尽管许多政府认为比特币是非法洗钱工具,但去中心化的思想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推动了此后以区块链技术为重点的ICO的大发展。
比特币始于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诞生后的六年里,比特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货币,经历了无数次的市场考验和技术攻击,始终屹立不倒。现在比特币已经成长为一种货币体系,在全球拥有数百万用户,接受支付的商家数以万计,市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实际上是互联网上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打个简单的比方,银行就是一个集中的账本,存储在银行的中心数据库里。上面写着:张三的A账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户余额2000元……当张三想通过A账户转账1000元到李四的B账户时:张三去银行,向银行提交转账请求。银行通过银行卡密码等方式确认张三的身份。并检查张三的A账户是否有足够的余额。检查通过后,银行会增加一条转账记录:账户A向账户B转账1000元,修改余额:账户A=3000-1000=2000元,账户B=2000-1000=3000元。
而“分散账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假设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大家不依赖银行,而是用自己的账本记录谁有多少钱。大家的账本上写着:张三的A账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户余额2000元……当张三要通过A账户转账1000元到李四的B账户时,全村人都会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进行联合记账。
去中心化账本(比特币)的用户在一台电脑上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软件,这样的电脑被称为节点。大量的节点计算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P2P(点对点)网络。
与此同时,记账的权力与所有愿意这样做的人分享。记账也是“矿工”进行“挖矿”的过程,即参与维护比特币网络节点的过程,通过协作生成新块,获得一定数量的新增比特币。也就是说,当用户发布交易时,需要有人确认交易并写入区块链,形成新的区块。“挖矿”是计算机哈希随机碰撞的过程,考验的是“矿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记账成功后,“矿工”可以获得一定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每块的奖励从50个比特币开始,每21万块,奖励自动减半,也就是在4年内,最终比特币总量稳定在2100万。所以比特币是通货紧缩的货币。这也造成了近年来比特币的上涨,比特币的单个价格已经多次超过3万人民币。在国内外,“采矿”也成为一个大产业。
在比特币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中国以外真正意义上的ico在2013年开始出现,但大部分ico因为过度炒作或欺诈而失败。然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以太坊也出现在这个阶段。以太坊通过发行以太坊(ETH)融资超过1800万美元,截至2017年5月31日市值达到200亿美元。以太坊6元人民币左右起步,现在已经超过25000元。
实际上,以太坊是基于比特币理论的底层去中心化区块链基础设施。它是一个开源平台,可以创建和发布去中心化的应用,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任何智能合约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创建,包括可以代表数字资产的智能合约,这些数字资产被称为以太坊令牌。
其实就好比苹果的App Store是一个提供iOS应用的平台。但与苹果不同的是,去中心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以太坊没有中央实体来控制哪些程序可以放在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
以太坊的原生令牌以太坊有两个用途:一是应用需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个操作付费,以防止受损或恶意程序失控;第二,以太坊是对那些为去中心化网络贡献资源的人的奖励。
有业内人士打了个比方。以太坊可以想象成一个被夷平的新世界之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全部完成。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建造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符合这片土地的基本规则。
起初,这片土地上什么都没有(以太坊),但现在有许多高层建筑在建,而且日益繁荣。就连全球最大的十一家银行都会在这片土地上设立R3大厦(R3区块链联盟),更多的大型企业都在询问如何入驻。这片土地有可能一天天地变成一个繁荣的新世界。以太坊只是这个新世界里流动的货币。可以用来交水电费,购买服务,也是整个新世界的金融血液。
不过,朱道林也向记者表示,“网络安全存在风险。从以太坊的发展可以发现,募集到的资金可能会被黑客潜在攻击。”
例如,DAO在2016年6月遭受了黑客攻击。黑客针对其智能合约的多个漏洞发起攻击,将3600万以太币转移到匿名地址,导致币价大幅下跌。
DAO是一个分散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它也是一个盈利性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利用自己的以太坊资金,通过投资以太坊的应用为成员创造价值。在道创始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众筹契约发送以太坊,获得道令牌。早些时候,DAO筹集了超过1.3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
然而,2016年6月30日,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提出了硬分叉的观点。分裂的“正统以太坊”大幅下跌,但随后缓慢回升。尽管漏洞百出,一波三折,以太坊这种“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前景依然受到各界追捧,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今年7月,被称为“下一个以太坊”的项目Tezos再次诞生。也是目前最大的ICO,13天就筹集了惊人的15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不基于以太坊的新区块链平台。Tezos可以在没有基础设施、矿工、开发者、第三方支持的情况下自动更新,可以避免“硬分叉”现象。Tezos的创始人也有丰富的华尔街对冲基金背景。
如何识别ICO项目
不管ICO未来会面临怎样的监管,这些成功的项目我在世界各地都见过,看看今年国内很多“炒空气”的ICO项目,答案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国外“烂项目”也不在少数,所以仔细鉴别就成了关键。
“事实上,评估项目就是基于那些标准。这是真的区块链吗?有必要和区块链一起解决吗?团队真的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吗(很多人都是假简历,区块链技术目前还比较难,真正成熟的技术人员不多)?有没有实体注册(防止跑路)?”万联市场负责人卢丽华告诉记者。
“事实上,区块链的技术正是如此。不管是不是真的区块链,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有些人不方便说。一般散户就算看了项目的‘白皮书’(类似IPO招股书),也只能说是在读天书。”一家区块链企业告诉记者。
根据过去4年成功的ICO项目,第一财经记者还总结了以下判断可靠ICO项目的要点。
首先,必须有区块链哲学的支持。区块链的基本哲学是权力下放。大多数可靠的ICO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这些项目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概念包装,很难得到支持。比如Bancor主要解决各种加密代币之间的持续流动性和价格发现不同步的问题,尤其是帮助小型加密代币获得流动性。有了流动性,加密小代币才能增值,才能促进社区发展。
其次,几乎都是开源项目,大部分都会把源代码上传到github。否则现阶段基本没必要参与这种ICO,因为传销嫌疑很大。
同时,一份内容丰富的白皮书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白皮书里会有一个简介,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别,有什么价值,融资的代币怎么分,代币怎么用,什么是ICO规则,团队背景是什么,是不是可以落地的项目。有意思的是,此前有记者发现,在一份ICO项目白皮书中,中本聪的名字被写成了钟本聪,欺骗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当然,即使以上要素都具备了,ICO项目还是有风险的。毕竟未来的技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几年前,一家名为BitPay的公司融资3亿美元。背后的投资人有一部分是世界顶级大佬,他们现在处境艰难。
另外,ICO项目可以分为三类:应用类、平台类、底层技术类。
“我个人比较看好公链的发展。从过去八年的发展来看,公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由于其开放、自由、协作的特性,任何个人和公司都可以自由加入,从而推动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很多联盟链会向公链靠拢或者借鉴。”帅楚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一些创造代币的项目,用于发行代币融资(圈钱)。哪些项目是真正有价值的?
“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有几种项目,通过ICO有一定的意义。3354第一,基础公链(ETH,Qtum,Tezos等。);二、基于公链的协议扩展(闪电网、跨链协议等。);第三,基于区块链的其他技术创新(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事务协议等。);第四,部分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数据隐私、预测市场、数字身份等)。). \”帅气的名字。
在他看来,ICO最初的起源是为了推动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创新,但很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是监管政策的落地。
目前,所谓的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前面提到的公链,如以太坊,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即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读取和发送交易,都可以参与到共识形成的过程中。3354决定向链中添加什么块以及当前的情况是什么。
联盟链是部分分散的,即共识形成过程由一系列预选节点控制。例如,假设有一个由15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小组,每个金融机构运营一个节点。为了使一个区块生效,其中10个必须签署该区块。目前在国内外金融机构都比较实用,比如可以在同业应收账款业务中使用。几个有关联的银行一起记账,解决了哪个银行记账的问题。
相应地,私有区块链指的是对组织的写许可的集中化。“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排除未来公链和私链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有更复杂的读写权限,也许拥有部分权限的节点会开发给所有人,而拥有部分记账或核心权限的节点只能对授权节点开放,这将不再是纯粹的公有或私有链。”朱道林告诉记者。
人才、技术、风险投资还是有差距的。
相比之下,就整体区块链技术发展而言,国内外有哪些差异或差距?
“中国的区块链产业与海外非常不同,”帅楚告诉记者。“我个人把区块链产业分为上中下游结构,下游属于矿机设计制造。中国的矿业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所以发展良好;行业的中游包括矿池服务、钱包服务、交易所服务等。中国在这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但在技术要求高的钱包服务(包括硬件钱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最上游的产业包括区块链协议和标准的开发和制定,国内在核心代码和核心协议的开发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对于区块链这种分布式网络来说,软件的开发和控制是行业内最重要的事情,类似于通信行业的4G和5G标准,是最基础的协议。”帅楚指出,从软件开发方面来说,国内和国际还是很落后的,基本上95%的项目还是在海外。
根据Coin市值数据,截至8月3日,全球市值前10名中没有来自中国的项目,而来自中国的NEO和Qtum项目分别排在第14和第15位。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市值近500亿美元的比特币分布式系统开发者无一来自中国。以太坊的数百名开发者中,只有两名来自中国。
国内区块链研发落后,人才匮乏是重要原因。目前,国内高校没有开设区块链专业课程。目前大部分行业从业者都是接触比特币后自学的。今天中国的创业团队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是外国人,或者是从BAT挖墙角,然后自己进行培训。
其次,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明律师告诉记者,海外风投已经投资了很多区块链团队和方向。除了传统投资人,还有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区块链资本,但国内VC投资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区块链资本筹集了1300万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专注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初创企业。这次募集被超额认购,最初预计的基金规模为1000万美元。此前,2015年6月,区块链资本成功募集了700万美元的基金。
自成立以来,区块链资本已投资了37家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并筹集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风险基金,包括凯西、区块流、比特币基地、Ripple和Wave。
一家近期即将开始ICO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规划一个长期的生态,ICO发行的代币是未来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募资结束后,我们并不急于上市,因此长期风投基金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