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为今年蓬勃发展的区块链产业选择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ico。ico是什么?它意味着区块链创业公司发行项目的数字代币,以换取投资者手中的btc或eth等主流数字资产。这些主流的数字资产可以很容易地在数字货币股票交易所兑换成人民币或美元。
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7月26日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向中国提供ICO(数字货币首次公开众筹)服务的相关平台共有43家,平台上线ICO项目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参与人数10.5万人。
随着ico的野蛮生长,区块链行业的混乱也随之而来。相当一部分公司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卷款跑路,发行的代币变成了“骗子币”,没有任何服务和产品支持。甚至有些项目涉及传销。
虽然投资有风险,但是ico因为缺乏监管和标准,看起来风险特别大。这些现象引起了政府和行业的关注。
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调查报告称,ico可能适用于这个国家的证券法律监管范围。其调查报告证实,除非获得豁免,否则基于分布式总账或区块链技术的证券发行人必须登记此类证券的报价和销售。未注册的产品也可能是非法的。此外,提供这些证券交易的交易所必须注册,除非获得豁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发表声明称,根据一些代币发行的根本依据和背景,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属于证券的范畴。如果代币出售符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证券的定义,那么这将引发一系列监管要求,包括在代币出售开始前向央行提交招股说明书。代币的“发行者和中间商”需要满足许可要求。
与上述严厉的监管方向不同,中国显然更加“宽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谦表示,考虑到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和开创性,监管机构很难对ico项目做出专业合理的评价。所以,监管者不应该是ico项目好坏的评判者,他们最好的角色是做市场创新的“守门人”,而不是“清道夫”。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但其本质是通过技术传递信任,暗示一个自主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法典法,完美区块链的底层。只要符合技术规则,用户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任何组织的许可。
然而,金融活动必须受到监督。如何使区块链的“法典法”适应当前的监管需要?不同的区块链团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比特币,被一些政府机构以其自身的价值“强行”认可;也有一些区块链公司选择了一种聪明的方式来规避这种风险,即只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现有行业的一些痛点,而不发行可能带来法律纠纷的代币,比如布盟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背后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正因为如此,源源不断的开发者加入进来,创造自己的价值。因此,当监管被提上日程时,人们会有这样的担忧:当ico被监管后,区块链还会是区块链吗?技术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畅的大门,监管会为这扇门设置门禁。是保护人们的交通安全还是禁止人们进入?
如何监管才能符合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律,既保护产业发展不偏离方向,又不损害其创新意识。相信这是所有监管部门和业内人士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