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_云南】
云南生物资源区块链大数据平台。
云南生物资源丰富,但存在科研数据资源分散、数据标准不统一、跨专业数据应用不能安全共享和流通等问题。对此,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一个具有行业创新和云南特色的区块链平台。今年,云南生物资源区块链大数据平台入选“工信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全国共有61个案例。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云南省区块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凯教授介绍,云南省生物资源区块链大数据平台主要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的“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采集、 基于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的自主可控底层技术,整理并上传重大项目参与者的生物资源大数据。 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域内特色动植物、微生物、生物医学等领域数据的采集、确认保护、安全共享和可信交易,实现三七、茶叶、咖啡等优势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为滇金丝猴等濒危动物的保护提供数字化支撑。
目前,全省已有16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入驻该平台,相关数据共计380多万条。在该平台上,生物资源细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和生物医学资源,在标准编目、特征编目、特征物种等子栏目中可以找到具体的物种,物种形态、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台还收集数据资源和行业政策,供用户查询。
胡凯表示,云南生物资源区块链大数据平台是生物数据价值转移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参与单位的数据上传到平台后,各方的生物资源数据可以在区块链上可靠存储和共享。在政府监管服务层面,平台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分布式存储、多方协同治理等特点,确保生物资源数据的资产归属,实现数据资产的一体化监督管理。这样,数据共享交易的全过程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下实施,以保护所有参与者的数字资产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该平台实现了云南生物医药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的“三个第一”。即首次完成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医药的科学数据编目,形成了省内共识标准;首次整合、收集和管理海量第一手生物资源数据,已形成129个数据集,其中植物2049万,动物82万,微生物19万,生物医学科学数据资源220万;首次利用云南自控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确认、溯源和交易。结合第一手数据和人工智能(AI)算法,实现蛋白质结构预测、药物筛选、数字化育种等应用。
云南生物资源区块链大数据平台降低了生物资源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创新成本。通过构建生物资源数字生态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省内生物资源的创新要素和实力。它有利于研究团队,尤其是小型创新团队,获得有效的生物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