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8:17
文瑶/漫画
在一系列新术语的愚弄下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神州数码、比特币、GGP积分都成为了这个传销的幌子。
杨占昌张裕宗申
打着“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神州数码”的幌子,短短半年时间,发展下线30层,吸收会员账户10900余个,吸收投资3.2亿元.2019年9月25日,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陆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案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原判的罪名和主要刑罚。至此,新型互联网传销以其组织者落入法网而告终。
GGP积分在6个月内席卷全国。
“如果你错过了比特币,你就不能再错过GGP积分了。我只投资了两个月,赚了几万块。这比银行的钱还快。如果不开始,就来不及了。”2016年1月的一天,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张女士去补习班接孩子,和老师聊天时发现了一个名为“GGP双赢积分”的新投资项目。补习班老师的介绍让她很感动,但也很疑惑“世界上有这种好事吗?”“这是北京的一个项目。你在网上到处搜报道。怎么能骗人呢?”经不住介绍人的诱惑,张女士交了1万元注册成了银卡会员。通过介绍人给的账号密码,里面有2000 GGP积分。根据该网站的规定,GGP积分以每周最高3%的利率被释放到另一个比特币网站进行交易。没过多久,张女士发现自己的GGP积分在比特币网站上迅速升值,几万元轻松收到。赚了一笔的张女士很开心,正要给亲戚朋友介绍这个项目。没想到比特币网站上的GGP点数突然大幅贬值。她越想越觉得这是个骗局。
2016年3月,连云港公安机关接到匿名举报。陆某等人打着“互联网”的幌子,在连云港推广“虚拟货币GGP共赢积分”项目,通过互联网发展会员缴纳会费,采取虚拟积分变现的盈利模式,涉嫌网络传销。
经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发源于北京,覆盖全国的黄金骗局。2015年11月以来,陆等人以注册地北京环球通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在互联网上经营“环球通用共赢积分”项目。虽然公司表面上的营销方向是经贸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但本质是人们可以通过花钱注册会员或者高价购买一些无人认领的商品来赚取积分。公司根据投资金额确定会员级别,分别以5000元、10000元、50000元、100000元作为普通卡、银卡、金卡、钻石卡的会员标准,并按投资5: 1的比例释放相应的GGP积分。例如,普通卡会员有1000 GGP积分。拥有积分的会员可以在国内在线比特币交易平台BTC100的网站(已停止运行)进行交易并实现积分。银卡会员王先生用自己的2000积分进行交易。起初,一个GGP点要花5元钱,但它逐渐上升到1点10元钱。王先生不知道的是,这背后是全球通用(北京)科技公司通过在后台操纵积分价格,制造的盈利假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假借“区块链”一夜暴富
经过调查,这家神秘公司及其背后的主要操盘手浮出水面。1977年出生的陆某,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寻找赚钱的门路。他做过私募基金,开过国学班。2015年因犯滥伐林木罪被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缓刑。在此期间,他还想一夜暴富,通过自己的“弟子文化馆”做慈善,不断结识社会各界人士
随后,以陆某为首的几名“股东”利用互联网向全国推广“GGP共赢积分”项目的发展会员,成立了全球通用(北京)科技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陆团伙成立的“公司”并不简单,有在金融行业工作过的专业人士,有投资过虚拟货币的有经验人士,有大学教授的高级知识分子,还有掌握各种关系和人脉的“社会人”。他们在北京朝阳区、丰台区等发达地区的核心区域设立了几层办公室,设立产品部、办公室、技术部、客服部等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培训。他们的财务、产品、技术、公关、宣传、市场开发等部门各司其职,打造了一个像正规公司一样的专业运营模式。
一开始,陆等人借助团队自身的社会关系和朋友圈,不断推广“共赢积分”项目,逐渐在全国各地发展代理和下线。为了引诱更多人参与,他们利用智能养老、旅游地产、农业、产业投资、能源矿产等领域不存在的项目合作,辅以“区块链”的噱头和“数字货币时代”、“新一轮技术革命”等一系列蛊惑人心的宣传文件,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考虑到大多数人对“区块链”比较陌生,陆一伙在北京一些会议场所举办“互联网金融”论坛,欺骗一些主流媒体帮助宣传,并借“数字中国”之机,假借官方声音,混淆视听。
铺天盖地的宣传带来了投资会员,后台操纵带来了高额利润,有人投资有人参与,这个吸金组织发展迅速。在本案中,于作为其出租车公司的老板,利用其广泛的网络优势,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频繁转发关于和电子货币的文章。于某自己出资数十万元,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发展身边的同事、朋友、下属参与GGP项目,并带着自己的下线进京参加项目年会。而邹本人通过比特币网站提现320多万元。仅邹就有26层下线,1300多个下线账号,传销金额5700多万元。
锁定传销本质,严控“入罪”
案件立案后,海州区检察院成立专案组,及时介入,指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案情巨大,证据复杂,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如何给案件定性?涉及多人应该如何区分行为的性质?与传统传销案件相比,检察官发现该案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假借“科技金融业务”等多重名义,混淆视听;公司化运作,分工明确,专业性强;线上线下传销结合,组织性强;搭建宣传平台,广泛宣传。鉴于这些,办案检察官紧扣案件“命门”,从公司人员结构、公示内容、收支情况等方面进行突破,着力解决案件定性问题。
通过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检察官发现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会员一开始缴纳的会员费,只有少部分购买商品,甚至很多会员根本不购买产品。公司赚钱的本质在于“下线”的数量,新人的加入,缴纳的会员费。至案发,公司账面收入2亿多元,其中1亿多元用于托盘,即炒作积分给会员制造盈利的假象,此外还有宣传费用、会议费用、员工工资、网站开发、市场开发费用、客户投资款返还、股东分红分配、发展下一轮新骗局“大健康”。一些股东从公司拿走了大笔资金。比如程某套现
由于涉案人数众多,如何区分涉案人员,如何“入罪”,实现精准打击,成为困扰办案检察官的又一难题。“MLM组织通常是一种传销模式,因此很难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组织、领导行为。一般来说,在MLM组织中,除了最底层的销售人员,其他层级的MLM人员都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行为,所以正确理解MLM组织中的组织和领导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检察官说。
首先是准确识别人员级别。经专案组讨论研究,对头目身份的认定应从经营范围、在营销网络中的级别、涉案金额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办案检察官将犯罪嫌疑人分为三个层次:发起人、区域传销头目和对组织的建立和扩大起关键作用的人员。根据该角色在GGP传销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严格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将犯罪嫌疑人严格认定为组织者、领导者。
此外,对未参与传销的人员和因证据问题无法确定传销作用的人员,严格依法定罪。如朱、蒋作为直接人员,退出后无证据证明其在个人网络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均不足以定罪。
追加逮捕力求惩罚犯罪。
在案件审理中,鉴于发现的部分犯罪嫌疑人比已抓获的传销同伙更为关键,海州区检察院及时作出追逃决定。例如,作为公司股东和项目发起人之一,被取保候审的程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组织的高层人员。在审查起诉阶段翻供,否认涉案金额较大,取保候审期间拒绝配合传唤。据此,海州区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作出逮捕决定。
因案情复杂,海州区法院经两次开庭,于2018年12月29日作出一审判决。一审法院认定陆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100万元。他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万元,此外,他在之前的犯罪中还犯有数项毁林罪。该组织其他成员分别被判处二年至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万元至80万元。被告对此不服,于2019年1月7日提起上诉。连云港中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证据确实充分。考虑到部分被告人有立功表现,9月25日,二审法院裁定维持一审原判的罪名和主要处罚,对部分人员的罚金进行了调整,如罚金95.5万元。
检察官的评论
办案组对案情进行了讨论。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助理检察官(检察员)梁晶晶:
大数据已经警示我们传销的爆发式、井喷式增长趋势。据统计传销案件,自2013年传销司法解释出台以来,全国涉嫌传销案件急剧增加。如今的传销不再是过去的口碑模式,而是借助微信、音视频聊天室等社交平台,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以资本运作、消费投资、网络理财、众筹、慈善互助等名义从事新型传销活动。
正如本案中,陆某等6名发起人决定创建俗称“GGP”项目的“全球通用共赢积分”项目,通过电子货币热潮搭建虚拟货币网上交易模式,却不将幕后操纵价格虚假繁荣的真相告知投资者,掩盖其转移资产的最终目的。名义上是只买产品送积分就能成为会员,实际上会员只充值产品不领。会员从吸引人的分层投资中获利,然后在BTC100网站上卖钱,建立一个封闭的类似区块链的交易模式。为了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他们一度邀请近万人召开宣传会,利用媒体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和公司实地宣传,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了大量会员。传销概念层出不穷,手段复杂。我们要擦亮眼睛,认清本质,记住任何基于人头发展或者成员投入的东西都不要加入。
办案之余,检察官一度陷入思考。为什么传销的戏码频频上演?眼花缭乱的传销,已经从抓住人们最初的逐利欲望,到制造一种梦幻的、不可抗拒的诱惑,用成功的祝福来控制人们的心理诉求。就像这个案例一样,许多MLM参与者知道产品和价值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知道等级制度的不断扩大与普通MLM完全一样。然而,由于他们被MLM领导人洗脑,他们认为自己是“区块链比特币”新一轮全球经济浪潮的引领者和舵手。对此,检察官提醒,每一份快乐都来源于现实,每一份成功都始于努力。只有脚踏实地,务实,才能成就自己的幸福。
编辑: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