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金华上海报道。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已有近10年,相关企业和开发者一直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除了一批早期的“区块链本土部队”,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在近两年加入了这条赛道。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一些对信息溯源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进行了试点,比如发票、扶贫资金跟踪等。”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海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6月7日,为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区块链科技应用和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此,王海峰表示,《意见》的意义在于对中国区块链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规划,为国内从事区块链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公司指明了大方向,企业在布局相关业务时目标和任务会更加明确;此外,在指导下,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有序和健康,这也有利于吸引资本和人才,扩大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中国的探索团队的实力。
打造区块链产业发展集群
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数据库软件。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应用已扩展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意见》要求到2025年,区块链工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知名产品,形成了场景示范应用。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打造3-5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
此外,到2030年,区块链工业综合实力将继续提升,工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区块链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体系趋于完善。
对此,王海峰表示,这些骨干企业和创新引领型企业将诞生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从事链上链下数据管理研发的企业中。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目前有一定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除了目前互联网产业领先的京、沪、深、杭等地区,贵阳、成都等拥有大数据产业的西部城市也有机会成为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整体上相对成熟,但缺乏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实施。在工信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各地政府的指导下,我相信区块链技术将很快在中国的产品溯源和数据管理领域开花结果。”王海峰说。
巩固区块的工业基础
以人才短缺为例,《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拉勾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人才报告》,与新基建直接相关的六大行业人才需求指数大幅上升,其中区块链行业人才需求增幅达67%,为新基建相关行业之首。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随着区块链科技的发展,中国区块链的人才缺口将达到75万人以上。
记者注意到,为了夯实区块链产业基础,《指导意见》着力在标准体系、技术平台、质量品牌、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包括推进区块链标准化组织建设,建立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究,打造区块链底层平台,打造区块链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构建区块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安全保障能力;培育一批高价值的专利、商标和软件著作权。
鉴于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识别分析、边缘计算、协同制造等环节,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合规的有序确认、共享和流转;利用云计算构建区块链应用开发、测试验证和运维环境;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区块链的运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垂直领域呈现出“区块链”的发展格局和“远离虚拟现实”的良好势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的区块链市场方兴未艾,从而形成产业链,产生社会价值。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这是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批先进技术成为生产要素。科技赋能金融和实体,帮助各方数字化转型,可以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促进行业的深化发展。”苏对说道。
责任编辑:徐云倩主编: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