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等政策的发布,中国区块链政策环境得到积极改善,产业蓬勃发展。
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数字化发展所推动,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将从2017年的85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5.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58%,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14.09亿元。
什么是区块链?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学术论文和标准组织回答过了。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它使用加密、哈希和共识机制来确保网络中每个节点记录的信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是真实有效的。
经过十年的磨砺,区块链正不断向各行各业渗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价值,还有很多挑战。一方面,区块链本身分散和分散的观念阻碍了它与社会各方面的融合。由于大多数区块链网络是独立的,不能与其他区块链网络互联,这种数据孤岛问题使其难以发挥最大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可扩展性,区块链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处理能力上无法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目前,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的安全薄弱、隐私泄露、系统漏洞、监管缺失、可扩展性差等问题正在阻碍其快速发展。
区块链发展势头迅猛,但发展时间短。在这期间,由于发展迅速,难免要走“弯路”。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以对区块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行业在标准化的平台和环境中加速成长。在基于链的技术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标准不统一,会导致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缓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对中国自己的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推动中国的区块链技术面向世界。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区块链两项国际标准ITU-T F.751.6和ITU-T F.751.7顺利通过结题,进一步完善了ITU-T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区块链测评方法国际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这两项国际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制定,填补了区块链国际标准测试方法的空白。其中,ITU-T F.751.6是针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的性能评估方法,提出了区块链性能评估的具体要求,定义了区块链性能评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规范了区块链性能测试的工作流程和生成性能测试报告的要求。
ITU-T F.751.7是针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的功能评估方法,规范了区块链平台的基本功能测试方法,定义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ITU-T F.751.6和ITU-T F.751.7继2020年8月发布ITU F.751系列后,进一步完善了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国对区块链国际标准的贡献,促进了国内区块链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提出的3个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这三项标准提案是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1和可信区块链倡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区块链业界的共识,是中国区块链标准化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其中,H. DLT-MMPA“许可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成熟度模型”是区块链应用成熟度评估的首个国际标准。
H.DLT-SCL先生“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的智能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将规范区块链智能合同的生命周期管理要求;H. DLT-PTS“分布式总账技术系统性能测试套件”将使区块链性能评估的用例设计标准化。
结论:由于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区块链的标准化发展要打通链条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区块链对外拓展和连接的桥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