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区块链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特别报道:数字货币 央行 驰骋围城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特别报道:数字货币 央行 驰骋围城

广告位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专题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一骑破围城

(报告请访问未来智库www.vzkoo.com)

1.区块链成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第二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发布,推动区块链发展,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未来的区块链研究将是基础的、核心的、标准化的,“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场景可期。目前,区块链主要应用于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国家将加强区块链领域的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增强中国话语权和规则主动权。同时,区块链将在实体企业、商业流通、民生、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有应用空间。“区块链”将与新技术和各领域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社会效益。

年初公布了首批国内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名单,BATJ豪华阵容赫然在列。2019年2月15日,中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今年3月30日,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了18个省份首批197家区块链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名称和备案编号,包括来自百度、阿里、腾讯、JD.COM、陆金所、中国平安、浙商银行、海尔集团等企业。入围的信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应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近日,第二批309家国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出炉,金融应用多方面布局。10月1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第二批309家国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和备案编号。与第一批相比,信息服务备案数量大幅增加,包括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目前,我们看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

2.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国家背书的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形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不受监管、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由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接受和使用,包括数字金币和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有多种分类方法。市场上知名度高、发行量大的货币称为主流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

《为大众解读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于近期出版。

央行权威人士强调,需要将Libra纳入监管,解读DC/EP,驳斥当前火热的谣言。随着脸书Libra数字货币白皮书的发布,剑指全球货币市场,中国央行高层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强调Libra相关的监管措施和潜在风险的防范;此外,2019年8月,央行宣布DC/EP将采用“双层操作系统”,并拥有“双重线下支付”的能力,并且不会影响微信和支付宝。9月21日,央行否认了“DC/EP将在80天内快速落地,与7家机构合作运营”的消息。谣言虽然冷却了市场“过热”和“抢购”的预期,但为DC/EP和众多受益链的到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研究空间。

3.双重经营和中央集权的特殊货币状态,提升效率和抵御风险的时代需求3.1。中心化和双重运营孕育新货币,账户的松散耦合和双重线下模式创新支付市场。

DCEP具有五大特征:法律赔偿无限、信用安全、便捷、匿名可控、炒作价值低。DCEP与主流数字货币(如比特币)在发行机制和经济价值上都有所不同。1)无限法律赔偿。当使用人民币支付时,DCEP不能被拒绝。2)信用安全。DCEP是国家认可的,信用等级最高。3)方便。与目前的法定货币相比,数字货币,即央行,将更适合现代支付方式;与现在的电子支付相比,DCEP采用的是“双离线支付”模式,所以只要手机有电,即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双方也可以定时支付。4)可控匿名。数字货币,央行,会在可控的条件下满足大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5)炒作价值低。因为DCEP锚定人民币,主要用于流通市场的支付环节,价格相对稳定,投机价值低。

主要设计以M0置换为主,M0总规模目前为7.3万亿元。在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看来,DCEP设计的关键点是M0替代,而不是M1和M2替代。因为M1和M2现在已经电子化、数字化,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的账户体系,数字货币没有替代需求。相反,M0主要以现金的形式流通,同时在零售交易市场有巨大的交易需求,所以M0的数字化有巨大的替代需求和空间。根据央行的数据,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M0总额约为7.3万亿元。

该架构将从纯区块链技术中立,以满足小型零售市场的高并发需求。M0更换后的首要技术问题是解决零售层面的高并发问题。小型零售市场的交易峰值TPS(每秒跨行转账清算交易笔数)通常在10000笔以上。比如2018年天猫“双十一”狂欢节期间,线上交易规模达到9.2万TPS但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峰值交易值为7tps,以太坊为70-80tps,远远不足以应对如此高频的零售交易市场。为此,DCEP将在技术上脱离纯区块链技术。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央行将与商业银行全面合作,不依赖、不预设技术路线,保持技术中立,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共同开发、共同运营。

采用双层经营体制,主要是看重商业银行的资源,规避潜在的金融风险。据央行官方介绍,DCEP采用双层运营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先为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兑换数字货币,再由这些机构为公众兑换。央行是上层,商业银行是第二层。这种双重交付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又能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二元经营体制有三个优势:1)金融机构的资源。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IT设备基础、人才储备、技术研发等资源,共同开发经营货币。2)分散和化解风险。与单层次操作相比,央行与众多商业银行的合作将分散DCEP这个庞大货币体系的R&D和操作风险。3)避免“金融脱媒”。在单层经营的情况下,央行背书的DCEP会挤占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导致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对银行间市场的依赖,抬高资金价格,从而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最终导致金融脱媒甚至更极端的情况。

集中管理模式,中央银行领导下的良性经济调控。与传统的加密资产分散制不同,DCEP坚持集中管理模式,中央银行拥有最高管理权限。主要原因是:1)货币发行主体的地位。数字货币,中央银行,是对公众的负债,由中央银行背书,以保证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宏观调控功能。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履行宏观审慎和货币控制职能。3)防止货币被超额认购。在数字货币传输过程中,从央行到商业银行仍然是双账户制,货币兑换由指定的运营机构进行。因此,为了维持原有的货币传导模式,防止货币超发,需要进行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

账号的松耦合实现可控匿名,匿名与“三害”的平衡是关键。目前,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与用户的银行账户绑定完成交易,采取的是紧密账户耦合的形式。DCEP将采用账户松散耦合的形式,即在没有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下进行电子交易,实现匿名交易,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强调“可控”匿名,必须在匿名与满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法律要求之间取得平衡。

“双离线支付”方便,性能先进。与目前电子支付工具的“单一离线支付”模式(即二维码终端离线,扫码设备在线)不同,DCEP将支持“双重离线支付”:在特定场景下,只要手机上有DC/EP数字钱包,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需在手机之间触碰,即可实现转账功能,这将大大拓宽DCEP的应用范围,使其适用于信号覆盖较差的偏远地区,其便捷性表现优于纸币或现有的电子支付渠道。双重离线支付技术并不难实现。目前部分华为手机可以实现羊城通直充功能。

3.2.法币连着“数据岛”,谱写人民币国际化《攻与防》的交响乐。

3.2.1、纸币具有成本高、易伪造、匿名、不可控等明显缺陷。

纸币有明显的成本高的缺陷。纸币作为载体有三个方面:1)生产成本高。根据张坊财经和各种公开渠道,人民币100元纸币的制作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大概在5.8元,而人民币1元纸币的制作成本在0.4元,一角、一角等硬币的制作成本几乎接近面值。据估计,生产环节的整体成本应该占到发行货币的5%左右。2)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成本。以一元纸币为例,其流通次数在300次左右,而一元硬币的流通次数达到3万次,电子货币的流通次数可以接近无限次。3)低效率导致的资金转移成本。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15年底,全球范围内国际资本转移的平均成本为7.37%,而八国集团国家向海外转移资金的成本约为6.89%,略低。因为清算过程中有许多层的检查和验证,这样的转移通常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综上所述,仅M0流通的原始显性成本率就高达12%,且不说资本向社会经济活动转移的延迟所带来的隐性成本,高成本缺陷显而易见。

同时,纸币容易伪造,匿名,不可控。早些年,国内假币盗版现象猖獗。2005年,金融机构收缴假币金额达11.6亿元。2010年后,政府打击假钞的力度明显加大。2005年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假币和伪钞的规模开始得到控制,并开始逐年下降。2011年,一氧化碳的规模

3.2.2.从“断直连”到法币缠绕,央行宏观调控力度有所推进。

移动支付的普及降低了央行的调控效率,支付寡头存款现象严重。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正在蓬勃发展,并且遥遥领先于全球。整体行业规模超过40万亿,行业增速在10%以上。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真实的情况是,央行原本是依靠商业银行的债权来发行货币,依靠商业银行存放的资金总量来进行货币调控。然而,支付领域寡头的快速增长正在逐步挤占商业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银行存款资金被严重分流,央行的货币传导和宏观调控效率通过这一路径被削弱。2018年6月,支付宝余额达到1.86万亿元,微信零钱通规模超过1万亿元。余额宝规模首次超过“四大”2017年末的个人活期存款数据。

从“直连”到“交易即信息”,“数据孤岛”组装成“数据王国”2018年6月30日起,将实行“断直连”的要求。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代扣通道后,支付宝和微信需要先加入网络,由网络承担清算服务商,央行进行统一监管。“直连”被打破后,电子支付机构的交易“数据孤岛”将通过网络汇集,传输到央行。中央银行在履行其监管职能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增强数据的连通性。法币绕线会直接记录货币交易信息。央行作为集中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将最直接地获取交易信息,不再有“数据孤岛”,而是一个交易即信息的“数据王国”。

法币的缠绕有利于经济上下层面的建设,数据的可追溯性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数据王国”一旦建成,央行、商业银行、社会活动的流通路径将全线受益。央行在获取法链上的交易信息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准确有效的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在获取社会活动的交易数据后,基于链条上的公民数据记录信用等级,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可以与结算部门联合监控“三害”;公众将基于数据可追溯性获得公开、透明、可验证的政府或央行披露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利益。

3.2.3.天秤带领全球恐慌逐渐消退,出人意料地准备让DCEP驰骋围城。

脸书欲借26亿用户推广Libra,29家机构付费“入场”。Libra计划为脸书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稳定货币)定义为不追求对美元汇率稳定,而是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通过Libra协会的成立,想要加入Libra区块链的组织和公司需要向脸书缴纳1000万美元的会费,然后才能在这个区块链上运行节点,才能获得数据查看和数据写入权限。目前已有29家合作组织,包括优步、易贝、PayPal等互联网公司,万事达、VISA、安德森霍洛维茨、USV等老牌金融机构,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创办的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Twitter和比特币基地的投资人Union Square Ventures。

Libra在技术上采用区块链技术,高吞吐量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多的。根据Libra白皮书,Libra开发技术将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达到技术要求。在大规模事务、高吞吐量、低延迟方面,libra采用全开源软件,使用拜占庭容错共识,支持高吞吐量、低延迟;在安全性能方面,“smart co

天秤让各国陷入了汇率主权的“恐慌”,“数字货币战争”悄然而至。最近,Libra遭到了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强烈抵制。9月11日,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FINMA)表示,Libra必须接受瑞士洗钱审查,只有经过法律问询后才能批准该流程。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也高调表态,重申货币主权的重要性,反对天秤入欧。中国等央行明确表示,必须将Libra纳入全球金融监管框架,但目前各国的《证券 法》在Libra面前并不起作用。一旦脸书的26亿用户接受了Libra,脸书和Libra协会将成为这26亿用户所在国家的中央银行,全方位渗透各国经济。

人民币全球化进程可能受阻,央行数字货币竞争将“攻而不守”。2019年9月底,Libra的一篮子货币构成正式披露:美元占50%,欧元占18%,日元占14%,英镑占11%,新加坡元占7%,但人民币不会被纳入。如果未来实施Libra,人民币在全球商品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力将被削弱。因此,在这个关键节点,中国央行与Libra展开了竞争。研究了五年的数字货币,近期进入闭环测试阶段,或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以进攻姿态迎接天秤冲击下的被动局面的央行数字货币。此外,法国、德国、土耳其、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也在考虑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在争议中,天秤逐渐没落,DCEP还是一骑绝尘,从“围城”跑到了“圣地”。今天天秤座遇到很多阻碍。除了泰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和新加坡、瑞士、俄罗斯保持中立外,欧盟、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美国等大多数国家都持反对和质疑态度。Libra协会成员Paypal近期因外部监管压力较大选择退出联盟,万事达、Visa等支付机构也在考虑退出。可以认为天秤的监管阻力在逐渐加大,被世界各国接受并成功进入市场更加困难。从乐观的角度来看,DCEP已经从抵抗天秤围攻、脱钩人民币的防守策略,转变为猎人的衰落。正在加速研发并积极推进落地的DCEP将成为数字货币首个成功的央行,中国的数字支付将继续引领全球,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

4.DCEP带动三级市场需求。从三个层面看央行数字货币驱动的新需求:1)技术层。DCEP技术架构与纯区块链技术的矛盾以及可行的技术升级空间。2)运营层。商业银行的IT升级需要适应DCEP系统。3)数据应用层。DCEP的应用促进了高频零售市场交易,扩大了支付交易规模,惠及三方支付行业。

4.1.放弃“去中心化”,强化“效率”和“安全”才是关键技术。

原区块链技术与DCEP需求有三大差异,学者推测或采用联盟链双环体系。DCEP如何发展,能否成功实施,是讨论DCEP实施后影响的首要前提。在央行提出让众多R&D厂商在不预设技术路线的情况下进行“赛马式”R&D竞赛后,细结的研发并不多。在《金融视线》学者蔡丹丹看来,区块链的原始技术特征与数字货币——央行——在集中化、高效率、高安全性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同时,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联盟链双圈制的可能性,以满足DCEP的需求,定位为区块链形式,顶层节点少,但可以实现分级控制权限。它可以使中央银行拥有最高的权力限制,同时限制和控制一致同意的cir中的交易

放弃“去中心化”生存“不可能三位一体”,维持高频tps多维度改进策略。区块链的“不可能三位一体”理论认为,去中心化、高效率和安全性是不能同时推进的,而DCEP在央行的集中管理需求中已经放弃了“去中心化”的特征,所以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在高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目前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如何提升tps以满足高频零售的万级需求。Tps可以通过增加单个块的包含数(针对Genaro)、降低一致性算法的复杂度(针对Algo)、减少广播节点数(针对EOS)来改善。

Algo、EOS等货币体现的是技术方向,效率和安全的平衡是关键。Algorand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低能耗、高速度、民主化、可扩展性好、几乎没有分叉的分布式账本。它代表了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能够在满足高扩展性的同时有效抵御恶意用户,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对Algorand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25秒后,用户增加对时间的影响会变得极小,达到5万用户。EOS通过少数超级节点获得一万TPS,可能是DCEP未来可以采用的技术发展方向。但是节点太少也会降低低比例的安全性能,节点被攻击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DCEP的tps达到要求的交易频率的同时,提高安全性能同样重要。

4.2.银行结算系统迭代新需求,IT投入力度和空间进一步提升。

从交易处理到数据分块,银行IT存储有了迭代升级的新要求。DCEP的使用将重塑当前银行IT解决方案的整体面貌。商业银行作为运营商,从原来以纸币为主、数字系统为辅(会计功能为主)的M0系统,转变为整个交易的数字化:DCEP交易请求需要在客户端接收;对于央行来说,需要进行数据编码和区块链点阵转码,同时接收央行的交易监管,并将交易结果及时反馈给客户端。因此,原有的银行IT系统将难以适应新的数字货币时代,将升级为以DCEP和数字交易为核心的新系统。

银行IT整体投入增加,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增长或超出预期。据IDC预测,2019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8.1%。预计DCEP将带动银行的IT解决方案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更新,银行在IT方面的整体投入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空间将继续增加。据赛迪顾问统计,2019年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306亿元,预计未来三年重合增长率为21.6%。银行IT解决方案面临全面升级的需求,预计市场规模增速将超过目前市场预期,收入和利润空间将被放大。

4.3.支付终端和系统升级适应,移动支付规模极度放大。

企业支付解决方案需要调整:“DCEP-收单机构-运营层-央行”。有了DCEP的加入,目前“用户-收单机构-网络-商行-央行”的交易流程是否会延续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DCEP-收单机构-运营商-央行”的交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支付解决方案至少有两点更新:1)收单对象从“用户”变成了“电子货币”。对于企业收单的下游,过去的收单机构可以在用户交易过程中同时获取用户的信息和银行账户交易记录。但在DCEP到来后,为了满足匿名的特性,收单机构获取DCEP的交易请求,意味着收单机构将不再能够获取用户的信息,而是作为更纯粹的“无情中介”进行交易。2)企业支付系统增加DCEP账户模块和运营商对接接口。对于上游成本端,企业自身需要DCEP账户模块在上游成本端采购材料,记录交易账单;同时,支付系统需要设置一个操作员界面来处理DCEP交易。

同时,支付终端有适应DCEP应用和双离线支付的升级需求。新DCEP的使用不改变支付扫码的形式,但增加了对终端设备新的应用软件兼容性要求。一方面,扫码设备(如扫码枪、扫码机)需要兼容和适应央行可能实现的DCEP和DCEP应用(如央行的“钱包”)。另一方面,新的支付终端需要支持双离线支付模式,相比目前市场上扫码设备必须联网。目前除了银联,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机构的POS机都是以招标采购为主。因此,支付终端设备的新需求将主要受益于智能收单设备的领先制造商,包括Lacarra和新资本。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增长,DCEP将把移动支付的上限提高到极限。根据央行披露,2013年至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从9.6万亿元增长至27.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5.8%。主要推动因素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下沉”带来的移动支付热潮。DCEP的使用将极大地取代纸币的交易,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将在目前可实现的规模内被极大地放大。纸币交易叠加之后,移动支付市场的天花板还会继续上升。

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还没有达到70%,M0电子化长期来看还有提升空间。据美国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仅为68%,与韩国(94%)、美国(77%)等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有32%的人在出行时不能使用电子货币支付,所以我国今天的市场对纸币还是有需求的。从中国的人口特征来看,2018年中国15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人口的智能手机比例差不多,约占总人口的35%。这些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技能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上限。同时也反映出,引入数字货币后,M0的电子化趋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智能通讯设备和通讯技能的普及,长期来看有一个数字货币逐步取代纸币的过程,市场长期来看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央行利用交易水的分流,三方支付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据易观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市场交易规模为47.2万亿,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25.2%。2018年交易规模170.7万亿。DCEP对三方支付的影响相对中性: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利益的扩大会积极促进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流量;另一方面,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以支持DCEP的使用和流通,但央行届时可能会推出相应的数字货币应用软件,或者从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分流客户,导致水分下降。但由于目前移动支付市场92%为支付宝和微信所拥有,在社交和电商的“市场下沉”带动下具有强大的引流红利,央行可能推出的纯DCEP交易应用引流能力较小。因此,我们认为三方支付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积极。

5.央行区块链、数字货币相关上市公司:目前a股已有多家公司布局区块链技术,部分公司已形成区块链应用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云计算、金融等领域。区块链技术相关公司有东方通、远光软件、信息发展、博思软件、用友等。

预计金融IT公司将受益于数字货币央行的推出。数字货币即央行的发行、兑换、结算、记账,都会影响现有的银行IT系统。银行IT公司的业务预计将略有增长。但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尚未正式推出,银行IT公司的业务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相关银行IT公司:天妃程心、广电运通、恒生电子、陈欣科技、龙辉科技、神州信息等。

数字货币,央行,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会很大。数字货币,央行,主要替代现金。与现金流通速度相比,数字货币的流通速度很可能会加快,支付行业的流量有望上升。同时,数字货币央行的推出,可能会产生新的应用场景和盈利模式。相关支付公司有拉卡拉、华丰超细纤维(威孚通)。

(报告来源:兴业证券)

有关报告,请访问www.vzkoo.com,一个未来的智囊团。

点击“链接”立即登录。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qkl/554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