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区块链 冯晓:超宇宙的十大经济法则

冯晓:超宇宙的十大经济法则

广告位

肖风:元宇宙的十大经济规则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冯晓、华泰证券研究所科技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乐平、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撰写的《元宇宙经济学》前言。

什么是超宇宙?按照我的理解,元宇宙是由分布式网络技术、分布式账本、分布式社会/商业组成的三层架构。首先,元宇宙是一个数字空间,是由一系列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其次,元宇宙不仅是一个数字空间,也是一个虚拟世界。最后,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与真实宇宙相对应且平行的宇宙。宇宙的经济规则一定不同于互联网,就像互联网的经济规则不同于制造业的经济规则一样。在我看来,超宇宙有十条经济法则。

经济制度

从产权制度和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现有的经济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工业或制造业的经济模式称为“主街模式”,华尔街是金融资本,“主街”是工业和产业资本。“大街模式”是产权集中,资本收益独享。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大资本家,如福特、卡内基、洛克菲勒等。

说到信息经济模式,即“硅谷模式”,产权是分散的。“硅谷模式”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资本的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金钱的多少,知识成为了资本的一部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写商业计划书,通过吸引风险投资实现知识变现。“硅谷模式”让股份变得非常社会化,知识作为一种资本可以代替资金换取股份。创始人保留了一部分股权,经过a、b、c轮融资后,股权被分散,大量股权以员工期权的形式分给员工。所以在“硅谷模式”下,不会出现大资本家,大部分是职业经理人,也是创始人职业经理人的组合,资本收益会相应地由独享变为共享。

在元宇宙经济模型中,股权制度不一定存在,或者即使存在,其价值也可能大打折扣。所有的贡献者和参与者作为利益相关者,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大规模协作,共享元宇宙实现的价值,因此资本收益是共享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变了,就是从“创始人”变成了“发起人”。在“硅谷模式”下,我们可以介绍自己是某某公司的创始人,说明我们以“所有者”的身份拥有这家公司。然而,在元宇宙模式中,网络和自组织都不再属于某个人,“发起者”只对组织有足够的影响力。这就是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概念,追求共同利益或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组织

集中式公司组织将逐渐走向元宇宙分布式自治组织(DAO)。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公司组织产生的动力是将外部市场功能构建到商业组织中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搜索成本、匹配成本、物流成本和支付成本。在作坊经济时代,作坊完全依赖外部市场进行交换,交易成本非常高。该公司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结构正在变得分散。公司在新兴的时候,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是一个U型结构。随着多样化,出现了业务部门。因为全球化,地区总部出现了。事业部和地区总部逐渐分离了集团总部的权力,出现了M型公司组织。

元宇宙中的道本质上继承了企业组织从集中式U型结构向分布式M型结构发展的趋势。通过应用智能合约可编程性,DAO可以与货币和支付系统以及资产交易和结算系统一起构建。

总之,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会导致经济组织的巨大差异。资本主义以公司制建立经营组织,然后将权益分成股份;但在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下,没有公司这种组织,只有道,用令牌化的方式将组织的权益分配给利益相关者。

金融体系

宇宙的资本市场和我们现在熟悉的资本市场不一样,未来可能会有两套资本市场体系。

一是以工业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股权制度和资本收益分配机制为基础的股东资本主义,以及由此构建的股票市场。股市让资本得以变现,鼓励大家全力以赴去创造新的公司和业务。更多的公司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以及更新更好的服务,让消费者从中受益。

其次,在元宇宙经济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下,基于智能合约的可编程货币和可编程资产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分享”和分享资本收益。在市场上交易的代币不再代表所有权,而是使用权。这意味着通过token,原来的所有权市场将演变为使用权市场。因此,通过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加上新的商业组织道和新的代币市场,我们有可能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市场体系,暂且称之为DeFi。

价值创造规律

在制造业经济中,价值创造的规律是公司股权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股东资本主义。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追求公司股权价值的最大化,也追求网络价值的最大化。凯文凯利以“传真机效应”为例。你花200美元买了一台传真机,这是成本。但是加入传真机网络后,你和别人可以互相发传真,你享受的网络价值远远高于购买一台传真机的成本。不仅如此,别人买了传真机后,你也获得了价值,因为你有了更多发送传真的选择。“传真机效应”很好地解释了网络价值的概念。

元宇宙是一个空间概念,包括数字空间、虚拟世界和平行宇宙。元宇宙在追求网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整个空间价值的最大化。特别是虚拟空间不受很多物理规则的限制,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更大的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定律

制造业具有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递增的特点。汽车工业是典型的制造业。一款新车的设计研发成本可能高达10亿甚至20亿美元。除了研发之外,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产业化、样机制造、设计修改、样机再制造的过程。此外,每多造一辆车,成本肯定会更高。所以制造业经济的定价模式基本都是成本加成,不可能有免费的模式。

互联网时代,免费模式已经占据主流,形象的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出钱”。之所以免费,是因为互联网经济的特点是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降低甚至趋近于零。一个软件一旦开发出来,无论是一个人使用还是一千万人使用,在成本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你就可以用“免费”的方式,把入网门槛做得很低,然后快速聚集流量,所以互联网经济也是流量经济。有些互联网服务看起来是免费的,但免费的东西实际上可能比那些“稀有珍贵”的制成品还要贵。制造业企业最高市值几千亿,互联网公司能有几万亿。

元宇宙是上面的模型吗?我不这么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元宇宙经济中,按照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机制,享受大家共同创造的价值,真正实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融合。我借用了一个目前超宇宙商业中非常热的词“X赚”,转化为“玩家赚”,意思是利益相关者赚取回报,共同分配超宇宙产生的价值。

论《玩家赚钱》中的“玩家”

玩家指的是超宇宙经济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开发者、创造者、贡献者、消费者和投资者。所有参与者都是元宇宙的玩家,不再有股东那样的独立分享者。那么他们“玩”什么呢?作为参与者,只要你做出了贡献,无论是从智慧、能力还是声誉上,都可以获得一张NFT作为凭证。NFT,作为一种在区块链上发行的凭证,用来证明球员的贡献。

关于“玩家赚”中的“赚”

玩家在为元宇宙做出贡献并获得NFT证明后,将通过代币经济模型获得一个标准化的共享代币。可以说,超宇宙的基本商业模式应该是“玩NFT”,然后“赚代币”。作为一个分布式分类账,区块链是用来记账的“球员赚”。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些“玩家赚”的应用场景,但只是“小何只是露个尖角”,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分布式决策机制

元经济的决策机制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很多人对去中心化有一个巨大的误解,认为去中心化就是抵制审查,拒绝遵从或者拒绝监督。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放权并不是这样。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集权与分权代表了企业决策中“效率与公平”的两端:当需要强调效率时,应采用集权决策机制,而且要高效、上下统一;如果要追求公平,就应该咨询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投票,达成共识后再付诸实施。

元经济的去中心化只是通过数字技术引入更公平的商业决策机制。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元宇宙的商业场景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3354越是偏基础设施的东西,越是要强调公平,应用层次越高,越是要强调效率。

我相信,如果能够消除去中心化的误解,对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接受度将会大大提高。

元商务的价值捕捉

超宇宙和互联网在产品和服务上是不同的。当区块链第一次被讨论时,人们总是问: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事实上,与互联网应用相比,区块链似乎没有杀手级应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协议层和应用层在价值捕获中的分工。

互联网是一个协议栈。例如,TCP/IP模型是几层协议的堆栈。根据IP协议分配URL,并且URL可以根据TCP协议相互通信。互联网是一个“瘦协议,胖应用”。胖瘦的区别在于捕捉价值的能力。“胖应用”是指互联网应用层的价值很大。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市值上万亿。但是TCP/IP、HTTP、SMTP等协议都是开源的,开放免许可,里面没有内置令牌,没有办法捕获价值。所以互联网在“瘦协议”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胖应用”。互联网对协议层开发者并不友好,这些开发者都不赚钱,但互联网是应用层的“大厂”。

区块链和互联网一样,也是一个协议栈。比如比特币可以看作是区块链的货币协议,以太坊可以看作是区块链的结算协议。而区块链的协议栈内置了货币体系和价值体系,成为了“胖协议,瘦应用”。这层本身就能捕捉价值,这是区块链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

宇宙的基础设施协议也有内置的货币体系和价值体系,价值创造也可以在协议层面进行。元宇宙会在应用层结合很多数字技术,这是一个空间概念,其价值创造空间不亚于互联网。所以,元宇宙经济的可能情况是“胖协议,胖应用”。

超宇宙颠覆制造业

如前所述,制造业的特点是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递增,但在元宇宙中就不一样了。

以宝马的英伟达Omniverse数字平台为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设计制造一辆汽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问题发现、设计升级、迭代都要借助实物进行。所以造新车的固定成本极高。在宝马Omniverse软件平台上造车,从设计、仿真、测试,到开模、产业化、生产线布局,都在数字化平台上完成。这样一来,设计制造一款新车的R&D成本、测试成本、产品化成本、规模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制造业一直都是采用瀑布式开发,一个产品必须完美才能投入市场。但是,这种完美只是厂商认为的完美,而不是客户认为的完美。大多数产品在制造出来后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巨大的R&D和制造成本已经发生。制造商必须销售大量的产品(例如,超过100万件)才能收回R&D成本。如果我们使用数字平台进行R&D和设计,我们可以在软件中快速迭代,这大大降低了固定成本。到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卖出10万台就能收回成本。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厂商可以更快的盈利;第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

这种快速迭代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还有软件的问题。比如智能网联汽车。我们常说汽车买了第二天就开始贬值。但如果一辆车能智能联网,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加入网络,它们相互分享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也能形成“传真机效应”。这样制造业也可以实现规模成本递减,规模收益递增,这将是对制造业价值分配规则的巨大颠覆。

以上是我理解的元宇宙十大经济法则。预测未来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说的可能不太对,但我还是要强调:超宇宙的经济规则一定和互联网的不一样,就像互联网的经济规则和制造业的不一样。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qkl/3418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