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文化艺术机构发布以文物为主题的数字馆藏。随后,在“5.19中国旅游日”,各景区也发布了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数字收藏。5月20日,以爱为主题的“520”数码集锦覆盖各行各业。
今年以来,数字藏品发行数量和交易平台激增。据机构测算,1月初,全平台数字典藏日均分发量仅为百万元。截至4月底,整个平台市场上数字藏品的日均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元,国内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超过300家。
作为“去NFT化”的本土产品,数字馆藏目前的市场需求如何?几百个平台的背景是什么?杜南大数据研究院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建立了数字存储平台,其中包括国有资本。天眼查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0家企业的名称或商标中有“数字集合”,平均注册资本2.4亿,其中2021年和2022年注册成立的企业占40%。
互联网“大厂”和国有资产进入数字采集平台。数字收藏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唯一识别的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绘画、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和其他形式。
在海外的NFT热潮中,由于监管严格,为了规避金融属性,国内平台“去NFT化”,限制二次交易,倡导数字藏品概念。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大厂”、国企、传统上市品牌企业等初创公司。
自2021年以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JD.COM、小红书、迅雷等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收藏平台,如鲸探、魔核、百度超级链、网易星球、灵犀、R-SPACE、飞通书艺等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去年进入的。
虽然业内仅有的艺术、优版权、iBOX、东易元店等数字收藏平台没有“大厂”背景加持,但笙笙推出较早,也于去年进入市场。到2022年,各类数字收藏平台将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数字收藏交易平台已超300家,主要集中在1-4月密集上线。
其中,国资背景的并不少见。今年4月,虚拟数字西藏上线,成为浙江首个国有资产系数存储平台。同月,印章数据库开工建设,这是山东首个国有数据库平台,并于5月20日上线。此外,国资还参股了艺术、元视、洞天、元典等唯一的数字收藏平台。
杜南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市场的数字收藏平台分为收藏、捐赠和二级市场交易三种模式。其中,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数据采集平台不开放二级市场交易,部分平台允许无偿捐赠,但有持有时间限制。比如猎鲸,需要用户购买半年的数字收藏才可以重新捐赠。同时,受赠人需要年满14周岁,也需要通过平台检查身体。受赠人收到数字藏品2年后,可以开始重新捐赠,通过限制流通降低投机风险。
在底层技术方面,各大藏平台依托的区块链主要是联盟链,如阿里的蚂蚁链、腾讯的信链、百度的超级链、网易的区块链、京东等。COM的信链,这些都不是完全分散的;至于数字馆藏的来源,个人无法创作和上传自己的馆藏,主要是邀请或申请各种大型馆藏平台合作。
国内数字收藏主要是由文博品牌海外NFT市场投机。根据阿里旗下机构的数据,国内数字采集平台so
通过梳理发现,国内数字收藏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体育、航天、电影、动漫、新闻、音乐等行业,以及各类潮玩IP。其中,文物数字馆藏发行量较大,全国多家博物馆都推出了以文物为主题的数字馆藏,如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宝剑》、甘肃省博物馆的《魏晋数字壁画砖》、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棕画唐僧枕》。据鲸探平台数据显示,其数字馆藏主要来自传统文化相关IP,占比70%。在各种体育赛事期间,数字纪念品也很受欢迎。缺乏知名IP的数字馆藏被忽视。
另一方面,2022年一季度以来,海外NFT市场炒作降温,北美搜索热度明显下降,卖家多买家少,部分NFT报价缩水或滞销。海外NFT交易主要集中在Opensea平台,该平台允许用户铸造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但像《闷猿》这样的爆款是金字塔尖上为数不多的,其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为5.3万美元,是其他知名NFT的两倍多。
根据非金融数据,2022年4月,NFT全球日均销量仅为3.6万件。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NFT交易数量为744.75万笔,下降46.96%,买家数量为117万人,下降30.91%,卖家数量为81万人,下降15.61%。NFT在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上涨了80%以上,但转售利润却下降了。
去年3月,一名加密货币企业家以29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Twitter创始人的第一条推文NFT,并于今年4月再次拍卖,希望能卖出4800万美元。但到了拍卖结束,只收到7个出价,最高出价不到290美元,缩水了1万倍。
除了炒作造成的泡沫,NFT还存在安全漏洞、侵权、洗钱等风险。比如周杰伦声称他的无聊猿NFT被偷了;用户在未经艺术家授权的情况下,以虚假身份出售其NFT作品;犯罪分子用非法资金购买NFT,并与自己进行交易,以创造连锁销售记录等。
严控金融属性合规,重点打击侵权。早在去年9月,央行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理虚拟货币交易投机风险的通知》,将相关业务活动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NFT概念也受此影响。为了降低政策风险,数字馆藏的概念应运而生。
同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率先发布《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由中国美术学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等参与制定。并提出11点共识,包括坚持原厂正品、可控联盟链技术、防范投机和金融风险、防范洗钱风险等。
由于监管对金融属性的严格控制,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市场有限,再赠送成为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鲸等头部平台已提醒,不支持付费转账。私下交易存在欺诈风险,法律纠纷风险极高。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将对相关账号采取限制措施。
随着数字收藏平台遍地开花,有业内人士称,有些平台是随意搭建和出售的,有时卖了两个作品就关门大吉,或者再次变换身份继续炒数字收藏。曾有一个以微信二维码形式“拉人头”的平台,面临封杀。今年3月,微信公众平台第二次对炒作、销售数字收藏的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进行整治,数字收藏平台微信官方账号的多个小程序被下架封禁。
据悉,由于数字收藏的性质,交易平台应具备相应的合规资质许可,涉及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网络出版服务许可、信息网络船舶视听节目许可、艺术品经营平台备案、增值电信业务等
紧接着,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行业委员会、中国通信行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数字采集行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表示抵制无序炒作,引导合理预期,坚守合规底线,远离非法模式。
目前,与海外市场相比,数字收藏弱化了NFT的二级交易属性,在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合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版权保护。
前不久,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首例NFT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原告齐策公司查明,被告周公司经营的Bigverse平台有用户以899元的价格铸造并发布“疫苗”字样。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删除涉案平台上发布的“胖虎接种”NFT作品,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4000元。
法院认为,数字收藏平台不仅应履行一般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职责,还应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对平台上交易的NFT作品的著作权进行初步审查。这意味着当用户发布侵权作品时,平台也需要承担责任。
出品:杜南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和分析:林欣欣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捕鲸和其他数据存储平台,Opensea,NonFungible,DuneAnalytic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