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NFT 禁止“倒卖数字文物”后 文物NFT何去何从?

禁止“倒卖数字文物”后 文物NFT何去何从?

广告位

禁止“倒卖数字文物”后,文物NFT何去何从?

身着“飞天”服饰,外表有风化磨损的痕迹,但形象却是一个卡通玩偶3354。这是上海博物馆爱好者刘洁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购买的敦煌研究院数码藏品。

她发现,今年各博物馆推出的数字藏品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变化:“过去博物馆出售的数字藏品是文物的虚拟影像;今年卖的都是基于文物二次创作的文创产品形象。”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表示“文博机构不得将文物原始资料作为限定商品直接销售”,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文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文化机构应当坚持公益属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博物馆发展数字馆藏的首要目的仍然是传播和阐释文物的价值,需要防止“收藏”之名变成炒作甚至金融化。

把文物放进手机里。

去年10月29日中午12点,湖北省博物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数字典藏在网上发布,限量1万册。当时有超过60万人在网上抢购,仅3秒钟就销售一空。

“我在网上一看到,就按了购买键,就没了。”刘洁仍然记得,这个数字收藏是越王勾践的剑,独自挂在黑色的背景上。在那些展示这个数字收藏的视频中,这个文物可以被旋转和放大以查看细节。后来她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微博下看到,很多博物馆爱好者评论,期待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也能引入数字收藏,“最好能加声音”。

去年,“王月狗简佩筠剑”数字收藏上线,引发了网上抢购。

博物馆数字馆藏的引入,与世界上的各种数字馆藏无关。去年8月,美国篮球明星斯蒂芬库里将他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一只卡通猴子。他花了大约18万美元购买了这幅虚拟图像,引起了公众对数字收藏的关注。在业内,当年3月,佳士得以6900万美元的天价拍卖了数字艺术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

这个在海外缩写为“NFT”的新奇玩意儿,依靠区块链技术对图像、视频等数据文件进行加密,生成不可复制的数字签名,跟踪每一笔交易的流通记录。一直是收藏领域“大头”的文物,也迅速被卷入了这场数字化浪潮。

在国内,蚂蚁集团数字收藏平台鲸探于去年10月21日推出文物“宝藏计划”,全国24家文物单位与其合作,从馆藏文物中发放数字藏品。春节期间持续多年的“聚五福”活动,今年也有了新玩法:3354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在五福文物弗卡和蛋卡上增加了清代“漆木虎”和秦代“杨陵虎徽”两件文物,用户还可以收藏弗卡,兑换平台发行的多家博物馆的数字藏品。

自去年以来,刘洁已经购买了五个博物馆的数字收藏。她坦言自己喜欢直接展示文物的藏品:“在博物馆看文物,总是隔着一块玻璃;但一件文物放进手机,就有一种归属感和神秘的联系。我会为了这个虚拟藏品去了解当时的历史,甚至以当时的历史为背景去想象故事。”

在博物馆专业人士看来,文物的“数字化”不仅可以保存文物的数据,还可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博物馆浪潮,数字收藏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去年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提出区块链技术有三大功能:规范数字内容标准,c

王栋就是这样一个入侵者。作为一家私企的行政人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金融投资。在各种数字收藏中,他最看好文物。“如今,大多数人实际上都生活在互联网上。虚拟土地可以高价出售。虚拟文物怎么可能不赚钱?”

\”在收藏和拍卖领域,文物一直是硬通货.\”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刘伟也关注文物数字收藏。\”虽然数字馆藏有一定的发行量,但仍然有限.\”在他看来,苟的《越王之剑》虽然发行量达到了一万册,但在元宇宙中仍是极少数。“一旦流通,价格肯定高。”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网站上,可以找到越王勾践剑的高清图片。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很多文物也被做成3D影像,可以旋转观看每一个细节。但在刘伟看来,“这是两码事”。“收藏最重要的是确认正确。博物馆推出的数字馆藏等于官方认证。”他认为,虚拟世界将成为未来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景。“你家里有限量版文物而不是文物图片,而且是官方认证的,不用担心造假。你觉得它值多少钱?”目前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大多定价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这个原价与国际市场上数字藏品历次创纪录的高成交价相比“不值一提”。

055-79000还提到,数字文化遗产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存在恶意炒作、洗钱等金融风险,对真正的爱好者有挤出效应。

“严禁二次交易”是很多平台在销售文物数字藏品时的明文规定。今年3月19日,鲸童军更新了用户协议,其附件《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明确表示,对“组织数字藏品场外交易并构成犯罪”和“用插件抢购数字藏品并构成犯罪”的非法用户,将永久封号并上报司法机关处理。今年以来,鲸童军公布了几份非法用户名单,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一些数字收藏平台的微信小程序也被下架了,因为微信小程序还没有打开数字收藏领域。目前主要的购物平台和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都找不到数字藏品的交易渠道。

但在王栋看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限制和明确的法律法规,可能无法阻挡数字藏品的交易甚至炒作。虽然平台禁止二次交易,但也有平台允许持有人购买一段时间后再赠送给他人。曾经网上流传过一个藏品分级表,对各种数字藏品进行分级,甚至包括价格分析,形成场外价格参考。

持有者一度认为他的NFT收藏可以卖到5000万美元。

“那些天价交易可能只是柯南的一个梦想。禁止数字收藏交易是在保护普通消费者的权益。”最近,许多海外NFT业主的投资直线下降。社交媒体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的第一条推文曾卖到290万美元。这笔交易被视为NFT交易的里程碑,赢家称之为“数字时代的《违规用户处罚规则》”。然而,今年3月,当竞拍者以4800万美元的价格转售时,首轮报价不到300美元,最终最高报价仅为1万美元左右。

“改头换面”能遏制吗?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刘洁发现,各大博物馆推出的不少数字藏品都改头换面了:Xi安碑林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大手笔”,在折扇上题字;故宫博物院的“太平宝象”,把象印变成了积木的马赛克。

今年4月,在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召开的数字馆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化机构不得将文物原始资料作为限定商品直接出售”“消费者应远离盲目炒作带来的风险”。在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收藏于5月推出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也联合呼吁会员单位共同发起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坚决遏制NFT金融证券化倾向,严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事实上,早在2021年10月,鲸准推出“宝藏计划”时,全国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就牵头多家单位联合发布《蒙娜丽莎》,提出“坚决抵制任何形式以数字创意作品为噱头实际发行和炒作虚拟货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对数字创意作品价格的恶意炒作,防范投机和金融风险。”

“你不能直接把文物的图像做成数字收藏,价值肯定会受到影响。”在刘维看来,这样的变化相当于“文物”和“文化创作”的区别。“前者是文物数字化,后者是基于文物的二次创作。虽然都是数字化的,但不是一回事。”据行业媒体“博物馆头条”今年开始的不完全统计,1月份博物馆发布数字藏品57件,3月份达到150件,4月份回落至60件。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是收藏、展示和研究,公益性是其底色。”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博物馆开发的数字藏品,多是与科技平台合作销售。文物的真实面貌和形象虽然能更好地传达正确的文史知识,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在数字时代,选择最时尚的方式传递历史文化知识当然重要,但创新的同时必须守住法律底线。”

主编:石晨露标题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来源:作者:简公博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nft/185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