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永飞冉东学从北京发来报道。
NFT数字收藏的知名度很高,国内对NFT的监管也逐渐开始有所行动。
本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在几个数字收藏平台的社区里,不少消费者催促没有开通寄售市场的数字收藏平台尽快开通二级市场,以方便炒作。在市场不成熟、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参与数字藏品炒作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影响市场稳定的风险也在加大。
最近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一个《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以下简称《提示函》)。这份文件提到,为防范福建省内交易场所非法参与NFT活动的风险,做出了“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不得违规参与NFT活动”等四项提示。
6月10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该负责人表示,“文件要求福建省内的交易场所不得开展与NFT相关的活动,但市场上很多做NFT的平台并不属于本文所说的交易场所范畴。”
监管交易场所内与NFT有关的活动
近日,《提示函》在社交平台流传,记者注意到,该文件由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下发,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于2022年5月20日下发。
055-79000指出,最近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NFT(非同质令牌)产品。NFT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金融化后容易与欺诈、投机、洗钱等违法行为产生关联,引发连锁风险。要求福建交易场所未经批准不得从事NFT交易。“目前,我省尚未批准任何交易场所从事NFT相关业务,交易场所不得限制NFT相关交易品种或违规从事NFT相关交易。”
055-79000强调不允许违规参加NFT活动。交易场所以联席保荐人、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方等名义参与NFT发行交易活动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交易场所的合规资质为违法行为背书。对交易场所把握不好,导致大量信访投诉的,将采取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等措施,直至取消交易场所资格。此外,《提示函》指出,不得允许其他机构发展非法展览业,各交易场所不得发展未经批准的会员、代理商和授权服务机构,违规开展与NFT有关的经营活动。
对于投资者保护,《提示函》表示各交易场所要引导客户树立正确的交易理念,自觉抵制投机行为,防止交易品种价格虚高偏离价值规律。如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总体而言,该提醒函要求福建省所有交易场所不得参与、认可或批准与NFT相关的发行和交易活动。
6月10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肯定了该文件的真实性。该负责人表示:“文件要求福建省内交易场所不得开展NFT相关活动,市场上很多做NFT的平台不属于交易场所。我们是按照地方金融监管‘74条’来管理的。”
根据2021年12月31日央行发布的《提示函》,
“74”金融机构一般指属于地方性、专业性公司的非主流金融机构。
其中,“7”是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4”是指所有
NFT的监管正在逐步完善。
根据DappRader数据,最近,全球最大的NFT市场OpenSea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亿美元。随着NFT市场的扩大,全球NFT监管也在逐步完善。然而,中国的数字收藏市场在2021年才开始普及,监管尚不成熟。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倡议书,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证券化倾向,严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防止虚增价格偏离价值基本规律,支持正版数字创意作品,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6月6日,香港证监会网站发文提醒投资者,NFT与其他虚拟资产一样,面临更高的风险,包括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波动、定价缺乏透明度、黑客攻击和欺诈等。投资者要注意这些风险。如果他们不能完全理解NFT并遭受潜在损失,他们就不应该投资这些资产。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说法,一些NFT跨越了收藏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例如具有类似于“证券”结构的细分或同质化的NFT,尤其是“集合投资计划”下的股权。如果NFT构成集合投资计划下的权益,推广或分销NFT可能构成“受监管活动”。任何人如欲进行受规管活动(不论是在香港或针对香港投资者),除非获得豁免,否则必须获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牌。
对于中国NFT的监管,“线上化、用户年轻化是NFT乱象治理的特点,‘监管’部门一定会抓住这些特点做出重点监管。”肖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