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首发币报价)无疑是今年区块链行业最热的三个词,带动了多次集资热潮。
目前,ICO旋风也吹到了中国。7月17日,转型工场CEO雷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的ICO项目从融资计划(白皮书)到上线,再到融资,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获得的资金都在千万元级别。”
同时,雷蕾也直言,由于ICO火爆,也面临很多风险和法律问题。目前国内ICO市场仍存在监管灰色地带,安全性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行业调研发现,ICO、“币圈”和“区块链”早已盘根错节。各种ICO参与者鱼龙混杂,有一定风险,来自各种千币,矿主,交易所,金控平台,风投,掘金区块链科技创业。
《白皮书》融资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家伟指出,由于ICO非常火,确实带来很多问题。一方面,ICO参与者良莠不齐,进入者没有门槛。
“国内ICO环节涉及的散户太多了。如果ICO有准入门槛,再加上有鉴别能力的机构和有鉴别能力的投资人对ICO标的进行评估和审核,其实ICO项目不会是现在的状态。”朱家伟认为。
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ICO的融资主体通常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东拼西凑的团队,有些团队甚至分散在各个国家。ICO融资项目只是一个与区块链科技相关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ICO团队一般会做一个网站,发布一个“白皮书”来启动项目融资。
而且在区块链计划的ICO白皮书中,也有很多普通投资者看起来很陌生的专业化词汇,比如区块链、Fintech、去中心化网络、颠覆性创新、PoW、DPoS、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等
到目前为止,国内ICO项目主要通过QQ群、微信群、小秘圈、行业网站、路演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来源都是投资者获取项目信息的渠道。
朱家伟说,另一方面,ICO项目也是五花八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项目作为支撑,即通过传销,后者不断往里面投钱;第二种项目有“水分”,虽然有项目做背景,但是没有项目值那么多钱;第三种项目是真正想做事的,少数人想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要鉴定这些项目的真伪,还需要更专业的研究。
“我一直是天使投资人。ICO的风险和天使投资差不多。今天的大部分ICO项目可能会失败。但是,独角兽也会有。”7月17日,ICO天使投资人张虹对记者指出,“现在区块链的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底层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投资底层技术,而不是应用程序。”
在谈到如何判断《白皮书》的含金量时,张虹表示,“如果看底层技术,首先要看数学结构,共识机制就是数学结构。我一直投资不靠谱的无人区技术。”
张虹还透露,由于区块链是开源的,所以代码多,bug多,很难大规模使用。“所以,我不会投票支持以太坊项目。如果底层技术没有通过测试,在上面安装应用是不现实的。”张虹说。
谁来监督?热潮背后,谁来监管?
阚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ICO监管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因为ICO其实是一个币换币的模式。如果是非法集资,我们不得不承认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此前央行不承认比特币是数字货币,目前的定义只是一种特殊的数字资产。所以中国的ICO模式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
尽管ICO没有筹集现金,但它是一种高流动性的“数字资产”,由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主导。由于BTC和ETH的全球日交易量约为20亿美元,ICO发行人可以随时轻松地将BTC和ETH变成法定货币。
具体来说,ICO团队将向投资者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这些代币和BTC、ETH一样,可以在各种数字交易所交易,产生财富效应,吸引投资者参与。截至目前,包括Zcash、量子链、工信宝、EOS、小蚁币、Sia币、Bitstock等代币已经在国内最大的山寨币交易所Yunbi.com交易。
随着ICO一级市场的火热,很多“坏”的ICO项目和一天发布白皮书的ICO项目,在持续集资后需要匆忙套现,使得二级市场的比特币牛市也撞出了一个大洞。今年6月底,比特币从21000元的高点跌至17000元;以太坊也从2700元降到了1700元左右。
“ICO的本质是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向公众募集资金。”一位区块链业内人士直言。
“据了解,监理对ICO模式的管理一直都很周到。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事情谁来管,如何界定其性质,在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很难。对于ICO来说,可能还不能完全确定谁来管。”雷说:
朱家伟强调,行业健康发展有两个前提条件很重要。一是投资ICO人的门槛很重要,二是交易平台对于ICO交易品种的上限标准也很重要。
至于未来的监管模式,业内也有一些建议。“从理念上看,区块链在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未来监管部门可能会采取一些特殊的监管方式,比如沙盒监管。”雷岩认为。
(编辑:杨)
[原标题:“ICO旋风”调查:参与者良莠不齐,监管仍有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