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eb3对传统互联网进行了全面升级,用去中心化的协议和社区所有权取代了集中式的“看门人”和中介。Web3的底层逻辑对那些相信加密技术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目前Web3还是一个小众行业,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
虽然Web3的底层技术很优秀,但是你奶奶没有成为Web3的活跃用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区块链扩张瓶颈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每次都会在后面加上“我们的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Web3没有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众多原因之一。
本文将和大家分享我认为Web3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六个原因,以及如何让区块链技术真正为社会实现价值。
一个原因是:技术术语晦涩难懂。
对于刚入Web3的人来说,Web3是一个很难一下子解释清楚的概念,尤其是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人对Web3的价值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必须回答这些问题:“Web3和我有什么关系?”以及“Web3如何帮助我的日常生活?”
Web3有很多经常被提及的特性,比如去中心化、反操纵、不可篡改、透明等等。很多人会从纯技术的角度解构Web3,解释中夹杂着各种难以理解的行业术语和技术术语。
虽然从这个角度解释Web3可以让听者了解它的核心价值和技术细节,但其实我们所有的交流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解释清楚:Web3的这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抽象的价值与普通人关心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自然要联系现实世界中的用例。
两个原因:投机者自我陶醉。
Web3的第一个应用是创建比特币等数字通行卡,其中预定义了货币政策,内置了点对点支付功能,完全消除了集中式中介。虽然数字通行证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但如果通行证只能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那么它的作用将是有限的。而且数字通比传统货币波动更大,很少有商家愿意接受。
除非传统金融体系存在重大的系统性漏洞,否则单凭pass卡的铸造和转让是不足以吸引人的。因此,Web3的第二个主要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即去中心化金融(DeFi)。DeFi扩展了digital pass的功能,不局限于价值转移,还可以用于大家熟悉的金融场景,比如借贷、交易、对冲风险等。
然而,由于许多DeFi应用仍然集中在通行证上,因此产生了循环经济,其中通行证的价值部分来自市场投机。事实上,这并不奇怪,因为已经持有通行证的Web3土著人已经证明,DeFi已经初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品-市场契合。但对于那些没有加密通行证的人来说,DeFi看起来更像一个赌场,而不是一个新兴的金融系统。
用认证资产解决问题?
话虽如此,也不能说现在所有的DeFi项目本质上都是内部循环。稳定的货币是锚定法币等资产的通行证,促进了“可编程美元”的崛起。这种通行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易,并在几秒钟内结算。美元的数量更接近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已经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接收、消费和储蓄这种钱。
如今有价值1400亿美元的稳定币可以用于DeFi协议,因此DeFi生态可以为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例如创建连锁储蓄账户。如果Web3的独特优势能够附着在传统资产上,那么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除了稳定的货币之外,我认为这种金融映射到链上的机制(注:这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模型复制到链上进行实现)将会很好地将Web3应用推向大众,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切实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经认证的真实资产(RWA)来打破当今DeFi行业的投机性内部循环(注:稳定货币是RWA的一个子集)。RWA包括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房地产、公司/政府债券、收入分配协议、商品和其他资产。当然,RWA也有缺点,特别是在去中心化和信任最小化方面。然而,支持RWA的Web3应用程序可以大大增强Web3的价值主张。
三个原因:超级金融化
虽然DeFi、稳定货币、RWA可以为Web3进入主流提供很大的机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那就是普通人其实并不关心金融。普通人可能没怎么用过金融服务,也不在乎金融产品后台怎么结算。毕竟他们只想进行商业活动,比如用信用卡在超市买东西。如果Web3的主要价值主张建立在超级金融化的基础上,它将错过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这也是很多人对Web3心存疑虑的地方。如果Web3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那么为什么没有熟悉的典型互联网用例?比如短信、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电子商务以及你现在正在阅读的博客。
如果说Web3的核心价值是定义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那么这些Web3内容平台在哪里呢?
非财务Web3用例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势头。例如,Web3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采用分散式协议。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线上个人资料,包括平台上产生的所有内容,以及整个社交图谱。他们的个人资料可以转移到其他前端社交接口,这些社交接口的内容审核政策会有所不同。
Aave的Lens协议就是为此开发的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协议。所有交互都存储在多边形的位置区块链上。用户的社交图可以在各种应用之间转移。能够拥有自己的社交身份是Web3非常强大的价值主张,直接解决了目前Web2社交平台的问题,包括内容过滤算法,强行删除账号的做法。
分散的社交媒体可能会成为一个杀手级的非金融Web3应用。但杀手级应用也可能出现在创作者经济、游戏、元宇宙或DAO等赛道。不管最终哪一个赛道胜出,很明显,我们必须在超级金融化之外的领域寻找发展机会。
原因四:用户体验满坑。
理论上,Web3的用户体验应该远远超过现在的互联网。Web用户不必在每个网站上创建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也不必信任集中式服务提供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可以用唯一的私钥来验证自己,这个私钥可以用在所有的Web3应用程序中。这不仅大大简化了用户体验,而且使用户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直接访问应用程序,而无需集中的中介。
如果这些功能都正常的话,体验真的会很好。
但是,这个前提是“如果能正常运行”。在现实中,用户经常不得不面对各种互不兼容的认证标准。他们必须手动处理私钥和助记符,下载新的浏览器插件或移动钱包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以及调试不同标准的区块链。这一切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
纪念馆?ChainID?汽油费?通过审批?撤回交易?决赛?这些是非常晦涩的技术概念,如果Web3用户想使用Web3应用程序,他们必须首先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即使用户很难理解,但在使用Web3应用时仍然如履薄冰,害怕过程中出问题(硬件钱包-Web3浏览器插件-前端网站-RPC节点-区块链)。
目前Web3的用户体验普遍较差,这并不是某个项目或协议的错。也有很多人在试图统一Web3的用户体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Web3用户体验确实不好。安全的私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责任,这是Web2无法比拟的。不幸的是,一旦Web3用户失去记忆,他们就再也找不回他们的账户了。
Web3里有很多像下面这样的界面,难怪新客户流失率这么高。
“连接钱包”最后变成了“兔子洞”,连接后只能自己发财。
解决用户体验问题,需要从首要原则出发,最大程度的为用户降低技术门槛和风险。相信这最终会催生Web3“超级应用”,降低Web3基础设施的技术门槛,在界面上只向用户展示进入Web3世界所需的信息。比特币基地和罗宾汉是两个例子。两家公司都为用户开发了体验流畅的Web3钱包。
比特币基地直接将Web3浏览器集成到其主要的移动应用程序中。该浏览器使用安全多方计算(MPC)以分布式方式生成私钥。比特币基地以这种方式创造了一个“半管理”的钱包系统。用户的私钥分散在三个实体中,任何两个实体的私钥都可以放在一起签署交易。用户和比特币基地各拿三分之一的私钥,另外三分之一放在冷存储解决方案中备份,或者由可信的第三方持有。如果用户丢失了自己的密钥,他或她可以激活备份机制并重新访问钱包。
虽然这种模式在信任最小化方面不如纯自托管解决方案高,但它可以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为许多容易意外丢失钥匙的用户提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社交恢复等解决方案,也可以打造类似Web2的用户体验。
原因:Web3吞吐量问题
现在Web3最被诟病的地方就是主流公链的扩展和延迟。我在以前一篇关于区块链信任模型的文章中提到,许多人认为容量扩展是为了提高事务吞吐量。但更全面的理解应该是:区块链的扩张不仅需要提高交易吞吐量,还需要保持区块链总账的验证成本较低。虽然有些区块链的吞吐量比较高,但是还是有上限的,这些区块链往往要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取舍。
维塔利克布特林曾经说过,“新货币互联网不应该每笔交易花5美分。”过去几年以太坊的燃气成本非常高。他这么说可能有点讽刺,但这个观点还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即使有更清晰的应用场景和更优化的用户体验,如果交易确认时间和成本的问题不能解决,仍然无法吸引数十亿的新用户。
由于这是Web3无法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更明显的原因,所以很多区块链非常重视容量扩展,通过并行计算、模块化rollup和侧链方案来实现。其中许多方案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我非常有信心,可扩展性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解决。相比之下,这个高度可扩展的Web3生态系统会发展成什么样?这很难预测。未来,Web3将成为由多个独立的L1/侧链组成的多链世界?还是会变成一个由L2膨胀方案组成的多卷世界?还是会成为高通量的L1区块链?还是这三种情况会并存?
原因6:房间里的大象
在讨论Web3发展面临的障碍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即加密资产、去中心化应用和去中心化组织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限制了Web3的全球扩张。就像任何完全颠覆现有行业的新技术一样,成长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没有清晰的法律框架和政策引导,传统机构和组织无法遵循清晰的路径,也不愿意参与Web3生态并投入资源。一旦我们能够建立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同时通过行业合作保护创新,机构和组织就更有可能真正致力于Web3,成为服务提供商或将现有的客户群体导入Web3。
在这里说清楚,我并不是在支持什么具体的法律框架或者政策导向,而是想说,Web3能否大规模应用,取决于是否有明确合理的政策导向。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监管政策取决于一系列变量。当然,我们不想遏制Web3的生态创新,但如果Web3一直处于类似西部蛮荒的无监管状态,也不是长久之计。
展望未来
Web3重塑了应用的信任模型,将权力从集中的中介转移到确定透明的软件。然而,像任何创新技术一样,Web3面临着许多障碍,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大规模应用。虽然Web3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克服很多其他挑战,但只要能先解决上述问题,就能在很多方面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作者费连普是Chainlink中国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