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达世币(Dash) 成本与市场之战:了解

成本与市场之战:了解

广告位

成本、市场争夺战:一文看懂矿圈的竞争真相

,十年发展后矿圈的竞争真相参与挖矿的主体从分散的矿工变成了计算能力分散的矿池,构成行业生态的单位也从矿工丰富到矿机厂商、芯片厂商、矿机信托机构等。从个体到组织的进化,行业生态的细化,意味着挖矿越来越成熟。

一轮牛市让作为行业上游的矿圈企业获利颇丰。当市场急转直下时,矿圈企业首当其冲。矿业从野蛮生长到有机濒危前景如何?PANews采访了BTC.com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个大型矿池,约占比特币总计算能力的19%。他透露,BTC.com也有计划进入PoS采池业务,目前正在合作一些托管。在采访中,他还从行业参与者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矿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你可以通过启动你的机器来赚钱。“成本优势”决定你的经营寿命。2018年,亿邦国际、建安云志和比特大陆三家矿机制造商赴港提交招股说明书。虽然已经全部亏损,但从已披露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出,矿机厂商作为上游矿企,在过去的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仅Bitcontinent在2018年上半年的营收就达到了7.43亿美元。

郑重坦白地说,“前期挖矿的成本比较低,基本上一开始就肯定能赚到(钱)。”他认为,这种稳定的盈利状况可能与行业规模有关。与投资加密货币的用户相比,直接参与挖矿或挖矿相关活动的人并不多,目前整个行业的规模还比较小。除了牛市巅峰,矿机的泡沫比较小。

这就相当于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吃蛋糕的人并没有大规模增加,所以吃蛋糕的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蛋糕。

所以,以前基本不需要考虑开采的成本,或者说不需要仔细考虑成本。在开电脑就能赚钱的牛市里,算力不大的小矿池也能生存。但当市场由牛转熊,野蛮生长难以为继,成本和收益的矛盾开始尖锐。比特币矿BTC.com供图

“去年年底确实有不少矿机逼近停产价,甚至一些电费高的矿完全入不敷出。”面对币价的大幅下跌,很多矿商开始积极自救,通过使用非官方版本的降频固件来延长矿机寿命。

这里其实有一个“成本优势论”。郑重的说,计算能力和货币价格是有平衡的。“一些挖矿机构关停后,挖矿难度降低,收入提高。所以只要你的挖矿成本领先于其他用户,你就可以一直挖下去。”换句话说,通俗点说,不管牛市还是熊市,只要矿商比竞争对手关停的晚,总能获得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决定了矿业的寿命。

三年周期的市场监管滞后风险不可避免。根据PANews PAData新闻专栏“《4分钟短视频看懂矿业规律,丰水期是“救心丸”吗?》”一文中的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比特币的挖矿行业呈现出三年周期,由一年左右的主盈利期和两年左右的调整期组成。

主盈利期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于计算能力的增长速度小于货币价格的增长速度,采矿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时期,反之亦然。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是过去十年的三个主要盈利期,最近一次调整期开始于2018年1月。

作为业内人士,我郑重的认为“表面上看,挖矿是有这样的循环规律的,但背后的形成机制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由竞争市场中市场监管的明显滞后,而这种滞后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首先,芯片研发的不确定性和芯片、矿机生产的周期性会影响市场监管的滞后性。“芯片的研发周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些新技术的爬坡阶段,很容易出现研发不成功,或者研发新产品的成本不如老产品(导致废弃)。即使研发成功,也可能出现芯片产能不足或者矿机产能不足的情况。

“基于此,郑重判断,厂商从看到市场价格上涨到完成矿机增产的反馈,最长可能会有半年的延迟。同样,价格下降带来的产能和R&D的调整也会滞后一段时间。

这种滞后也体现在矿池中。据严正观察,“从去年大家看到这个机会(钱价上涨)到小矿池真正出现,中间会有两到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偏差,当然小矿池消失的速度也会有所延迟。”市场监管的滞后是任何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的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但目前的矿业还不够成熟,无法有效防范滞后风险。

比如最近一波反弹行情,矿机厂商没有预料到,所以没有提前扩大产能。矿工们也没想到,所以在雨季到来之前并没有大量的矿机部署。市场调节的滞后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因为之前的币价下跌阻碍了市场新增计算能力的产生,当币价回升时,新增计算能力进入市场已经为时过晚,这也是当前雨季实际计算能力托管需求小于托管人托管能力的一个原因。

作为一个大矿池,面对市场调节的滞后风险,郑重承认,BTC.com能做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多的接触客户,了解需求,另一方面是保证技术的稳定,控制业务成本。

主流币挖矿竞争激烈大矿池规模效应已凸显

矿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份额更替比较频繁。虽然头部矿池的主导地位相对稳定,但头部排位也在交替。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玩家入场想分得一块蛋糕,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矿池能吃到超额利润。应该来说,矿池的规模效应已经凸显。

这里所指的矿池的规模效应其实是一个正向循环的马太效应。大矿池聚集了市场上较多的算力,在出块上就有天然的优势,即使遇到同时出块的竞争情境,大矿池因为算力占比高,也更有可能在冲突块的出块竞争中胜出。所以长此以往,大矿池的孤块率就会比较低,能给用户的费率也随之降低。

以此大矿池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聚集更多的算力,获得更丰厚的营收,然后有更好的资源投入到业务中去,比如增加部署节点来提高区块的广播效率,等等。

庄重认为,“大矿池在一些币种上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效应,在比特币上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一些出块间隔比较短的币种上,这个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目前来看,大矿池的规模效应并不能形成矿池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原因在于,可以挖矿的币种有限。

“现在其实大家能选择的余地不大,有很多币种对于矿池来说是很难盈利的,因为有些币种市值看起来很高,但是每天新产生的代币价值并不高。”对于这些币种,庄重进一步解释道,“假设你有20%的市场份额,费率3%,那么你的实际收益只有这个代币每天新产生的代币价值的千分之几。

市值排名十几名以后的币种,每天新产生的量,可能也就几万人民币,或者几十万人民币这样一个量级。”

所以,市值前几的主流币挖矿业务必然是各大矿池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不争或者争输了相当于被淘汰出局。

扩大业务范围计划进军PoS挖矿

面对PoW币种主流币的激烈竞争,矿池打算进军PoS挖矿,扩大业务范围,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庄重向PANews透露,BTC.com也有计划进军PoS矿池业务,目前正在对接一些托管方面的合作。

近期,“PoS挖矿”的概念被炒得火热,但实际上,在PoS共识机制中并不存在矿工,而是节点承担了等同于矿工的职责,“PoS挖矿”是类比“PoW挖矿”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为什么两者可以类比?原因就在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聚集某种形式的算力来达成共识,PoW聚集的是有形的算力,PoS聚集的是无形的算力,主要表现为用户所持代币的权益。

比特币矿场BTC.com供图

目前,PoS类的币种在整个市场上比例已经不可忽视了,而且有些币种的治理机制天然结合了PoW和PoS,像达世币、DCR,它本身既有挖矿部分,又可以去存币去获得收益,PoW矿池转战PoS挖矿本身也是用户对于矿池产品上的需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PoW挖矿业务上的优势可以照搬到PoS挖矿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细分业务。PoW 的生态是开放的,对于经营PoW矿池而言,只要是这个币可挖,就一定能做。

但在PoS挖矿通常是封闭的,矿池的生态地位不一样了,算力的入口变成了交易所和钱包,矿池需要特别注意维护与项目方和社区的关系,或者更直白的说,在PoS挖矿中,项目方本身的意愿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矿池业务具有依存性“挖矿+金融产品”是发展方向

目前,PoW挖矿的商业模式主要就是变现挖矿所得的加密货币,所以整个行业受到二级交易市场行情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庄重看好PoW挖矿未来在商业模式上的拓展前景。

在庄重看来,矿池这块业务目前差异性较小,各个矿池多少都有一定的业务依存性,并不是一块百分百独立的业务。比如像BTC.com、Antool这些矿池就和矿机厂商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像火币矿池、OKEx、ViaBTC矿池是交易所旗下业务。

对于后者而言,很容易发展的商业模式就是引入交易所的平台币,而对于其他的矿池而言,除了费率上的竞争以外,可能未来都会积极和一些金融类产品合作。

“本质上来说我们希望能够超出矿池业务本身,帮助用户对接更多的上下游资源,解决更多问题。”庄重认为这也是目前可能各个矿池都想做的事情。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jzb/dash/6264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