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数字货币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焦点及对策研究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焦点及对策研究

广告位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焦点与对策研究

有人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是金本位脱钩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最大变革,彻底改变传统货币体系,深刻影响全球竞争格局。本文从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逻辑出发,探讨了数字货币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追踪了国际上的最新情况。研究认为,中国和数字货币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应牢牢把握竞争的战略机遇期,明确全球竞争的四大关键问题:货币主导、技术主导、数字主导、贸易主导,系统推进战略部署。

货币是金融的核心要素。数字货币是货币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创新革命,将彻底改变传统货币体系,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性新兴领域。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角色是由法定数字货币(CBDC)还是民间数字货币承担,这是一个问题。背后的技术逻辑出发点是什么?数字货币会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哪些冲击?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焦点在哪里?无疑,梳理这些问题意义重大。

1数字货币的内涵和特征一般认为,数字货币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形态。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目前对数字货币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际清算银行(BIS)从多个维度对数字货币进行分类:基于通用证书或基于账户、零售或批发、法定数字货币或私营部门数字货币、借记或信贷类型、锚定或非锚定货币等。目前,狭义的数字货币主要是指纯数字化的、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广义上的数字货币相当于电子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本研究主要指狭义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起源于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的匿名、不可追踪的电子现金系统。它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随机序列匹配和盲签名。经过近40年的发展,数字货币在乔姆理论的基础上整合了群盲签名、公平交易、离线交易和货币可分性等新特征。回顾历史,人类所有的重大技术进步都重塑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技术是生产力进步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动力。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货币进化的产物,是技术变革推动的新业态,是社会需求和技术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生产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组织的变化,货币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贵金属币、替代货币、信用纸币、数字货币等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受限于落后的技术水平,人类只能选择商品币(如贝壳、牲畜、织物等。)不易标准化、分离性差、材质不稳定的;随着金融采冶技术的成熟,货币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从铜币、铁币到银币、金币,货币特征逐渐完善;造纸、印刷、材料技术和防伪技术的发展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使货币的流通和储存更加方便和安全。20世纪,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货币出现了继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之后的新形态,即电子货币。在演变过程中,货币的经典职能也在不断分离和演变,货币的流通领域、速度和效率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见表1)。

从货币的起源和演变来看,货币的支配权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根据货币管制的方式将数字货币分为两类:法定数字货币,即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无限法定补偿的数字货币;非官方数字货币,即民间发行的数字货币,以脸书发行的比特币和Libra为代表。相对而言,数字货币这种具有法律属性的央行,提供了一种由国家主权背书的资产持有机制,具有无限的法律补偿,可以为现有支付体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但是,不合法的数字货币在价值尺度上有很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主权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具有天然的信用风险;第二,私人数字货币引发了更多的非法经济活动。据统计,25%的比特币用户和44%的比特币交易与非法经济活动有关;第三,私人数字货币存在一些先天缺陷,如通货紧缩、波动大、交易成本高等。因此,大多数国家对非法数字货币的态度是不同的。数字货币将对金融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末的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使得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消失。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谁掌握了铸币权,谁就掌握了世界”。数字货币的出现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塑了金融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了经济运行功能。第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数字货币可以优化传统货币在零售端的支付功能,降低传统货币从造纸、印刷、切割、存储到运输的成本;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允许用户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点对点交易,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同时,数字货币可以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融合,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第二,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经济运行的透明度。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风险;允许数字记录和跟踪可以减少非正规经济活动,如洗钱和恐怖融资。第三,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和消费模式,会对资产配置和风险定价产生重大影响。第四,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边界,大大提高了金融包容性。互联网整合了金融交易链的所有要素,金融交易链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市场,超越了传统的市场边界。此外,数字货币从基于账户的银行支付清算体系中分离出来,金融结构更加扁平化,大大提高了货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增强了金融普惠性。

二是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政策准确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法定数字货币可以成为新的政策工具,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通过调整法定数字货币利率,可以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突破零利率下限。可以构建全新的支付系统架构,促进货币体系的透明化和货币政策的系统化;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中央银行稳定商业周期的能力,实现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三是推动货币国际化,改变世界金融格局。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主要货币,首先要在国际支付上取得国际领先地位。数字货币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其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性和便利性,还来源于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的多元化支持服务。目前,中国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和国际商业企业的直接入口,这具有一定的优势

四是对传统金融生态造成一定冲击。一是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减少银行存款规模。数字货币的出现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创造能力,导致金融进一步脱媒。二是可能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清算业务。第三,可能冲击商业银行原有的客户储备。传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账户业务增加客户对存款、汇款、支付、清算的依赖,但私人数字货币的出现动摇了商业银行的账户基础。全球数字货币的最新发展趋势,延续了货币演变的历史脉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在国家或中央银行手中拥有铸币权。然而,在数字时代,私人货币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国家主权货币。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发展态度不一。率先发起全球化的数字货币,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改变全球竞争格局。3.1法定数字货币:中国在R&D进程、专利申请、货币试点等方面进行了快速探索。

目前,世界各国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态度不一,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央行宣布将推出基于国家信用的数字货币(见表2)。2020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最新数字货币全球央行调查报告显示,在21个发达国家和44个新兴经济体中,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工作的央行比例已升至86%。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的R&D工作正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约60%的央行(高于2019年的42%)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约14%正在走向开发和试点阶段。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开始进行深入的合作研究。例如,2020年1月,加拿大、英国、日本等6国央行宣布合作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同时,六家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运用可能性评估小组”,共同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各自辖区的潜在应用场景,并就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课题分享知识和经验。此外,大多数央行已经开始重视对稳定货币的监管,约三分之二的央行正在研究稳定货币对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考察稳定货币尤其是稳定货币对跨境金融的影响。

总体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出了更强的发行股票意愿,其主要动机包括发展普惠金融、维护金融稳定和避免制裁。发达经济体的出发点主要是维护货币主权,侧重于支付相关功能(如提高国内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相比较而言,我国从2014年开始有序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和功能研发,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28个城市以及冬奥会场馆进行内部封闭试验。根据各种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中国银行的数字货币点对点传输模式可以解决跨境支付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因为数字货币在各国的发展和设计都不一样,没有得到应用,所以无法比较其表现和国际影响力。从各国的发展进度来看,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处于世界前列。

3.2非法数字货币:中国谨慎。

非法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区块链架构的价值自由波动的加密数字货币,另一类是价格波动小、安全性高的稳定货币

第一,以Libra为代表的稳定货币的快速崛起,可能会威胁到人民币的国际化。Libra是由互联网巨头脸书发起的一种加密货币。2019年6月18日,脸书发布了《天秤座白皮书》。2019年10月,21家Libra协会的初始成员签署了协会章程,并成立了协会理事会,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监管。目前,有34个项目在运作。2020年4月发布的Libra2.0白皮书表示,将同时发行单一货币稳定货币(锚定美元、欧元和英镑)和锚定一篮子货币的稳定货币,包括美元(50%)、欧元(18%)、日元(14%)、英镑(11%)和新加坡元(7%),但不包括人民币。8月,脸书宣布成立新的脸书金融(F2)部门,整合分散在脸书各种应用程序中的支付系统。F2的建立为Libra项目的登陆做了准备。2020年12月1日,脸书宣布Libra更名为Diem,旨在通过强调项目的独立性来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Libra的发行基本代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延伸。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得到了包括美英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支持或默许,很有可能很快推出。毫无疑问,Libra的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二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法数字货币游离于监管之外,中国谨慎。最早的数字货币比特币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剑桥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1亿人使用加密资产,其中欧洲交易所数量最多,全球活跃钱包数量为580万至1150万。北美和欧洲的钱包用户占全球总数的30%。比特币是目前市值评估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非官方数字货币。2020年5月8日,比特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比特币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它的“去中心化”思想,可以无国界流通。但它具有匿名性、免税性和监管豁免性等特点,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金融风险。所以各国对比特币的发展态度不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比特币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比特币为“私人货币”的国家。2013年8月,美国在一起法律案件中裁定比特币为货币。2022年1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受到有效监管的私人货币可以与中央数字货币共存。2019年,日本政府声称比特币是合法的支付方式。在中国,比特币被视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能作为支付工具,不能与法定货币直接兑换。

总体来看,我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电子化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依托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支付等头部支付企业,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先进、最便捷的移动支付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应用交易额已从2013年的微不足道跃升至2019年的350万亿元(约50万亿美元),移动支付渗透率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电子支付占比达到89.1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但在非法定数字货币方面,中国采取了“一刀切”的谨慎态度。4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四个焦点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在数字货币领域起步早,基础比较扎实,与世界领先国家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赢得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数字货币发展的主要优势是:终端用户使用数字货币的潜在需求旺盛,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化程度高,数据样本量比较大;金融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可能具有后发优势。如今,全球数字货币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不仅涉及货币和金融领域,还涉及技术、数据和贸易的争端。当务之急是弄清问题,部署系统。首先是货币主导权之争:铸币权和控制权。从货币理论和货币演变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主导权之争由来已久。数字时代,私人和公共货币的竞争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主要经济体根据其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表现出不同的立场。美联储处于“全球中央银行”的霸权地位,全力从事数字美元的研发。同时通过扶持非法数字货币天秤,延伸美元在数字领域的霸权地位;欧洲央行选择批发法定数字货币的模式,体现了维护商业银行铸币权优先于保护欧洲国家货币主权的考虑。中国银行的DC/EP模式兼具批发和零售法定数字货币的特征,从而在国内承担起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和维护货币主权的责任。可以想象,率先推出全球化数字货币的国家将获得先发优势,有望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二是技术主导权之争:安全可控的底层技术。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主要包括安全芯片、密码算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本身并不完善,所以特别需要强调“安全性和可控性”。虽然中国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渗透率远超美国,但底层算法和技术仍有差距。从DC/EP的技术路线来看,Google、微软、IBM等公司垄断了公钥密码系统;以ECC算法为代表的区块链核心算法,中国相对落后。区块链技术平台80%以上使用国外开源技术,数字化并发处理能力不足;加密、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数据定价权、专利、技术标准仍掌握在国外竞争对手手中。

第三是数据主导权之争:数据所有权和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数字货币需要在数字资产和资产持有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在身份认证过程中,会采集人脸、虹膜、指纹、声纹等关键数据,在支付结算过程中,也会沉淀账户信息、资金用途、交易金额、交易时间等数据。迫切需要就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应用和所有权制定详细的规则。此外,由此产生的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流动涉及全球数据贸易监管等重要问题。从国际角度来看,数据主导权之战已经开始。美国正在利用其贸易谈判促进数字经济的开放,以便数据可以自由流动。目前已与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缔结了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出于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的考虑,欧盟最近围绕争夺数据主导权重新审视了“技术主权”的策略。相比较而言,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大。一方面,中国的数据归属、标准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阿里、腾讯等企业在社会资源的数据上具有优势,而各类金融机构和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存量数据,数字碎片化现象严重。数据管理未纳入监管规则,存在侵犯隐私、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此外,数字货币引发的资产管理问题也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组织谈判和国际货币治理体系中,中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参与全球数据标准、监督和治理的程度不高。

第四是贸易主导权之争:跨境贸易的支付和流动。在传统经济中,货币通过国际支付或作为全球价值储备工具而国际化。数字经济时代,原有的金融层级被推翻,支付成为经济平台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将围绕支付功能来组织。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网络,数字货币可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改变国际金融格局提供新的途径。然而,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以Libra为代表的超主权货币很可能会阻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跨境支付方面,SWIFT等美国主导的支付结算系统仍处于垄断地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中国对数字美元霸权最好的防御措施可能是积极推进自己的数字货币建设并在国际支付领域使用,建设数字货币的国际结算支付体系,夺取规则制定权。5对策建议完善我国数字货币建设,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协调各相关部门,统筹规划,齐抓共管。

一个

第一,维护货币主权,充分发挥私人部门的作用,积极应对数字货币的挑战。一方面,维护货币主权,加强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设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支付、清算等相关制度研发;稳步有序推进各类应用场景落地,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的支付格局。另一方面,对民间给予激励,实行分类监管,用法定货币研究制定发展路径、监管模式和流通管理。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可以鼓励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企业探索非法稳定货币。考虑利用中国科技巨头数字支付应用成功出海的平台,整合多个网络平台,形成人民币锚定的数字货币实验区,并使其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强制可兑换,使

二是积极加大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和监管技术研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保证数字货币功能的实现,抢占国际话语权,应不断完善可信通信、基础安全、数据安全、交易安全、终端认证等技术。在加强密码算法等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快数字货币技术标准及相关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布局,包括终端芯片的研发,使底层技术安全可控。继续升级商业银行内部系统,逐步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建立数字货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继续加大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开源开放生态。

第三,加强数字货币的标准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一方面,继续加强数据的归属和标准的建设;保证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构建各类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规范金融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流通,推进数据存储、清洗和挖掘等技术研究。继续推进监管沙盒试点,适时研究制定数字货币相关领域立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数字贸易监管、数字货币标准的制定和治理,探索建立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国际金融规则,加强全球金融治理和监管,避免削弱数字货币的竞争优势。

四是推进跨境支付建设,共同构建货币生态圈。一方面在支付清算系统设计上加强自主技术研发,两条腿走路。在设计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框架时,应充分考虑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需求,以满足各种跨境场景的需求;鼓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移动支付企业国际化发展,探索和布局移动支付市场。另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盟友,考虑形成“一带一路”、“中日韩”等区域合作战略。积极探索基于数字货币——央行的跨境资金结算通道,推动建立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体系,不断提高跨境清算效率和交易安全,在法定数字货币支持的新型兑换基础设施中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打造健康、和谐、友好的支付结算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国家参与治理,共同构建货币生态系统。(参考文献省略)

声明: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作者为、周代数、张明熙。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微信官方账号整理/转载仅用于分享和传达不同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作者,周代数,张明熙。

编辑郑石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它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战略和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jzb/530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