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数字货币,人们更多想到的是这些“货币”——。
但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认证的数字货币,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到了你的手里!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宜春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透露:
从2014年至今,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数字货币,中国的央行,蓄势待发!
这消息令人兴奋。但是,央行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呢?如何发放?怎么用?会带来通货膨胀吗?这些问题需要好好说。
为什么要发?
方便、安全、成本低
数字货币,俗称“DC”,是英文“数字货币”的缩写。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英文缩写是“DC/EP”。除了数字货币,还有电子支付(EP)的概念。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此前强调,研究数字货币的本质是追求零售支付体系的方便、快捷和低成本。
对于现阶段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穆长春介绍,要注意M0(纸币和硬币)的替代性。现有的M0容易被匿名伪造,存在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风险。此外,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模式的电子支付工具,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匿名支付需求。因此,电子支付工具不能完全取代M0。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较差的地区,人们仍然高度依赖现金。
“我们的DC/EP的设计保留了现金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同时也满足了便携性和匿名性的需求。是替代现金的较好工具。”穆长春说。
怎么发?
不直接发给人民。
央行数字货币是怎么发行的?是直接发给老百姓的吗?
理论上可以,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不采取这种形式,而是采用双层操作系统。
你什么意思?即央行先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兑换数字货币,然后这些机构再给公众兑换。
为什么不直接发给人民?穆长春介绍了央行的几点考虑:
1.单层运作结构意味着中央银行必须独自面对所有公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双层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通过竞争择优。
3.双层经营体制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4.采用单层经营结构会导致金融脱媒。
但穆长春强调,在两层架构下,仍要坚持集权管理模式。
第一,数字货币,央行,还是央行对公众的债务,债权债务关系没有改变。
第二个原因是确保和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第三个原因是避免经营机构货币过多。
怎么用?
主要用于小额支付。
数字货币这么好,可以到处用吗?
穆长春表示,数字货币,央行,必须具备高可扩展性和高并发性能,可以用在小额零售的高频业务场景中。
“为了引导数字货币央行在小额零售场景下使用,不挤占存款,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根据钱包的不同级别设置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看,主要用在小型零售场景。
因为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万一被用来洗钱呢?
穆长春表示,既然数字货币即央行是M0的替代品,就应该遵守现有的所有关于现金管理、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规定,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数字货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
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想太多,我不会
数字货币的发行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货币超发。换句话说
穆长春认为,双层经营体制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的数字货币不超支,商业机构全额100%向央行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仍然是央行债务,由央行的信用担保,有无限的法律补偿。
事实上,仅仅全额缴纳准备金是不够的。数字货币进入信贷市场,会有货币衍生和货币乘数,仍然可能导致货币超发。
所以,回到最初,央行只是将数字货币限制在M0。
因为不影响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所以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