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疯狂还在继续。
雷锋网消息:经历了8月初的艰难分叉后,比特币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再次开启了“坐火箭”模式。从8月1日的2735美元一路飙升,目前价格已经涨到4101美元(Coindesk价格)。两周累计涨幅非常接近50%。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在重复着问了快八年的两个问题:比特币能涨多高?下一次比特币暴跌何时发生?但是,过去的事实也证明,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回答这两个问题的人几乎都是被打脸的。
但是有一个基本问题还是可以问的。这次比特币“坐火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稀缺性还是基础。雷注意到,作为一整波“虚拟货币”的源头,以及区块链、虚拟货币运行规则等相应制度成为现实的第一个落地点,诞生于2009年的比特币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仍然“稀缺”。
这包括区块链技术本身,比特币本身的挖矿系统设置,甚至比特币在整个“虚拟货币”浪潮中所占据的市场规模优势。你甚至可以说——虚拟货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特币,一类不是比特币。
这种独立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稀缺性,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更多的人把钱投入到这个“熔炉”里。他们的理由可能是投机,企图,甚至是赌上自己的财富。
雷锋网发现,市场研究机构Standpoint的研究员罗尼莫阿斯(Ronnie Moas)发表了一份长达122页的研究报告。他自己的结论是,2018年之前,也就是不到5个月,比特币将达到5000美元。
莫阿斯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目前全球流通的股票、债券、黄金和现金总价值超过200万亿美元,其中有一小部分最终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的市场。”
根据这个原因,他还给出未来比特币市场可能的估值为333,542万亿美元。目前这个数字只有560亿美元,是预计缺口的35倍。
莫阿斯甚至这样描述目前的比特币市场:“我们正在观看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但实际上比赛才进行了15分钟。”
除了稀缺,还有什么原因?稀缺性确立后,决定比特币价格波动的是资产,或者说资产背后人们投入的“度”。在搜索引擎中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最好的指标。
国外比特币玩家Chris Burniske将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与Google Trends(Google Search Hotness Index)相结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当越来越多的人搜索“比特币”时,比特币的价格也会提高。而且两者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也可能包括一些短期原因:
第一点,比特币解决了硬分叉,这是比特币历史上最大的考验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特币似乎已经通过了考验,而硬分叉的比特币现金(BCC)价格仍在低位波动。
比特币本身的避险属性依然存在,就像2008年冰岛金融危机导致比特币暴涨一样。
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正在进入虚拟货币市场。上个月,《福布斯》发现,2017年至少会推出15只虚拟货币对冲基金。
飙升起来,还远吗?就像跷跷板一样,各种人为干预的金融体系都会有自己的波动性。各种价格暴涨之后往往是价格暴跌。
Burniske也给出了自己的指标:如果比特币的价格在30天内翻倍,那么这个时期可以直接称为“泡沫时期”。按照这个指标,比特币最近一个月的价格涨幅实际上已经达到了215%,这无疑是一个“泡沫期”。
那么“泡沫期”后的泡沫破裂会有多猛烈?伯尼斯克还统计了几个参考值,即比特币在经历了之前的通货膨胀“泡沫期”后的下跌:
2011年6月,比特币达到最高值29.6美元,之后持续下跌四个月,直接跌回2.27美元,跌幅92%(请不要问我当时为什么不买);
2013年4月,比特币价格先是冲上230美元,随后一周内回落至68美元,跌幅达71%;
2013年12月,比特币价格达到1147美元的峰值,随后在接下来的14个月内逐渐回落,最终在2015年1月回落至177美元,跌幅达86%。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出现这个规律吗?没人知道。不过,从今年4月以来近400%的涨幅来看,比特币快速下跌的可能性还是越来越大。而这个秋天一定会成为最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