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数据杀熟”,被一些人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施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互联网厂商向老用户展示的价格高于新用户,利润也相应最大化。举例:有网友反映,通过某旅游服务网站预订特定酒店时,朋友的账户只需要300元,而自己的账户需要380元。同样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也算是算法的“功劳”吧。通过深入挖掘消费者过去的消费甚至浏览记录,算法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很多互联网平台明明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看人点菜。
大数据杀熟现象可以追溯到2000年亚马逊的差别定价“实验”。当年,有用户发现《泰特斯》 (Titus)光盘给熟客的价格是26.24美元,但删除cookie后发现价格是22.74美元。这一事件的曝光让亚马逊面临消费者的一波谴责。最后,CEO贝索斯亲自道歉,称一切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否只是一个“实验”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调整价格是为了“追逐利润”。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隐私币可能是我们保护隐私的好武器。
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
未来二十年,现金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不是耸人听闻。其实早在几年前,推动无现金社会的伟大运动就已经开始萌芽,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明让无现金社会成为必然。无现金社会已经在印度等国家悄然推行。
2016年底,印度总理纳伦达莫迪突然以打击腐败和洗钱、让民众养成纳税习惯为由,大笔一挥宣布废除500元和1000元卢比纸币。如果人们不在规定时间内把它们换成新的卢比纸币,这些旧的卢比纸币就会变成一堆废纸。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所有的500卢布和1000卢布纸币加起来占了当时印度货币流通总量的86%。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引发了全国大乱,让全世界人民大吃一惊。
在印度,腐败、洗钱、逃税都已经到了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命脉的程度。据统计,当时只有约2%的印度公民会依法纳税。当一个国家无法通过税收等方式充实国库时,庞大的国家基础设施就很难正常运转。事与愿违,莫迪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反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给国家最底层的最贫困人口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新政出台后,印度民众日夜在银行门前排队,生怕自己的钱变成废纸。由于改革期间混乱的货币政策,街头小贩无法出售他们的货物。
而本应在这次改革中受到打击的富人却几乎没有受到打击,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将财富转移到钻石等容易交易的奢侈品上来逃税。2017年8月,印度废除大面额法定货币的改革运动失败,99%被废除的大面额卢比回流到银行。莫迪政府通过废除大面额货币打击腐败、洗钱和逃税的计划彻底破产。莫迪的改革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虽然政府力推,但还是因为改革力度太猛而以失败告终。
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影响。在这场激进的改革中,大多数人看到了纸币暴露出来的问题,投入了互联网支付的怀抱。自新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印度最大的互联网支付平台Paytm的用户数量和利润都迎来了巨大的增长。
改革失败后,印度政府将重心转向世界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Aadhar项目和UPI统一电子支付系统,准备从零开始建设“无现金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无现金社会”。无现金社会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印度之外,无现金社会运动在亚洲遍地开花。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将以这种无现金的方式进行,集中式的数字货币将触角伸向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好事。无现金社会可以让你更容易买到咖啡和家电。
圆形监狱和集中式数字货币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也有不好的一面。无现金社会虽然简化了你的生活,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货币的特性。它仍然是一种中央集权且易于监管的货币。如果你把数字货币等同于纸币,你就大错特错了。类似于互联网监控用户,滥用数据的商业模式,你手里的中心化数字货币会把你关进环形监狱。圆形监狱由英国哲学家边沁于1785年首次提出。通过这种设计,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监控所有的犯人,但是犯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监控。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你拿起手机之前,你的手机会知道你要去哪里,你的朋友是谁,你想买什么。可以说,手机监控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货币集中化会让你暴露更多隐私。没有钱你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你需要钱买早餐,打车,在亚马逊上买日用品,去酒吧放松。
在未来的无现金社会,发行数字货币的中心化机构会对你所有的交易记录了如指掌。通过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他们可以轻松还原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私人数据不只是在网上裸奔,而是直接暴露在环形监狱的聚光灯下。拿到这些交易数据的政府、企业、黑客,会踏足你的生活,去“窃听”你做过的一切,你爱过或恨过的一切,你去过的所有地方。无现金社会,税收将不再是世界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每当您发起一项交易时,都会自动从中扣除税款。你所有的交易活动,从杂货店里一两块钱的方便食品,到房子和车辆,都会被税务人员查得一清二楚。
这种监管的便利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关闭一些非法网站和高利贷者的生意。政府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列入黑名单,杜绝一切与他们相关的交易,从源头上杜绝这些犯罪活动。但这是好事吗?请考虑一下。如果政府可以随意把你列入黑名单,让你无法进行任何交易怎么办?或者说,如果政府可以随意冻结街边店铺的交易系统,关闭一家店铺呢?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次正式的晚宴上,你作为主人,拿起你的信用卡买单,但是服务员说你的信用卡有问题。众目睽睽之下,还得拿起手机问银行意见。同时,你还要不断地向参加会议的客人解释。这个场景吓到你了吗?想象一下,在一个无现金的社会,这种恐惧会成倍增长。这就是未来政府随时可以冻结你的交易业务时你的感受。
在我们正式讨论这些以隐私为导向的加密货币之前,重要的是要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隐私?难道我们不希望所有的交易都是透明的、可追溯的吗?也许你在想,“我不是嫌疑犯。我没什么好隐瞒的。”
揭露斯诺登案的《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在TED talk 《Why privacy matters》中告诉我们,“我没什么好隐瞒的”是那些不在乎隐私、不理解其含义的人的经典辩护。“我们不想把自己的私生活公之于众。我们不想让邻居透过窗户看到我们在家里换衣服。我们不希望有人偷听我们和恋人之间的甜言蜜语。我们不希望一些无情的企业暗中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
隐私权的回归
现金最大的特点就是真的很难追查,这也是为什么警匪片里犯罪分子总是要求受害者提供现金,不要新钞的原因。换句话说,匿名是现金的主要特征。在使用现金的场景中,只有交易双方知道交易的情况。
比特币一定是匿名的吧?因为听说当邪恶的坏人在黑市网站丝路上购买违禁药物,或者像犯罪分子、朝鲜这样不方便使用现金的人或团体会选择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但其实比特币根本不是匿名的!
比特币发展初期,看似匿名,因为还不成气候,世界各国政府都不理会,但时至今日,比特币通过假名制度带来的安全,其实一点也不安全。早期的区块链很容易追踪,比特币将存储在其区块链的每一笔交易都公之于众。区块链是三方记账会计体系中除借贷之外的第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预算指标,将整个体系的财务历史向所有人开放。
为了实现类似现金的匿名性,隐私币应用了许多加密技术。比如在两个人或者两个实体之间交易的时候,交易过程的每一步都是混乱的。混乱的信息包括钱从哪里来,交易双方是谁,每一方有多少钱,交易发生的时间。隐私币包括Monero(代号XMR)、Zcash(代号ZEC)、ZCoin(代号XZC)和基于MimbleWimble协议的加密货币(Beam和Grin)。
隐私和自由
很多人认为,在无现金社会,现金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件好事。他们可能都错了。并不是所有想要隐私权的罪犯都试图隐藏他们的罪行。每个人都应该有隐私权。
你不希望别人在你换衣服的时候看你的窗户,或者站在你身后给你的朋友读你的邮件。你不希望大公司偷偷监控你怎么花血汗钱,以便更好地按照你的消费习惯为你推荐另一件毛衣或一双鞋。
我们必须有权在任何时候对当权者说不,否则我们只是奴隶社会中的奴隶。现在,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将把现金赶出历史舞台。那时候,在圆形的监狱里,没有什么能帮你远离窥探的目光。你生活的数字痕迹将被永久保存。任何当权的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可以通过让时间倒流来找到他们想知道的任何事情,从而非常详细地“浏览”你的生活。当你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就太晚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是隐私货币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流行起来。如果能围绕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建立实体经济,让普通人习惯使用加密货币并信任它,那么捍卫自由的加密货币将成为世界上并行的经济运行体系。
集中式的数字货币会继续存在,但会慢慢消亡。但是,如果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没有普及,就意味着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会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不受控制的权力就是灾难。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独立宣言》的签名者之一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不要相信没有监督的权力。”现金的死亡就是自由的死亡,以隐私为导向的加密货币可能会给自由带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