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开发数字货币的目标截然不同。比如第一类央行强调支付弹性和数字主权,第二类央行希望创新支付体系,提高支付效率,第三类央行意在增强金融普惠,促进金融普惠。在不同央行发展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实现数字生态系统中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
数字货币这个央行,在跨界方面还面临很多非技术性的问题,比如协同监管、法律框架等。数字货币即央行要实现金融普惠的目标,必须具备线下可用、低端功能机的特点,需要丰富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代理网络、精简的尽职调查程序、与现有支付系统的互通、商户的广泛接受等。
数字货币中央银行和加密资产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数字货币中央银行所承担的功能。一个关键问题是,如果数字货币,即中央银行运作良好,稳定的货币可以提供什么额外价值?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受到限制,仍有稳定货币的发展空间,则应制定监管框架,维护加密市场的稳定。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客座研究员、万事达卡国际关系高级副总裁罗里麦克法夸尔(Rory MAC Farquhar)。
*以下为作者在2022年12月11日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外滩全会“金融科技:数字科技释放数字生产力”上的外滩圆桌“央行数字货币:趋势与展望”主题演讲,副标题为编者添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FI和作者所在机构的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Rory MACFARQUHAR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演讲。
数字货币的目标和产品设计。
文字|罗里麦克法夸尔
“普惠金融体系”的愿景值得期待。在这一愿景下,数字交易可以像电子邮件或短信一样快速无缝地流动。无论是国内交易还是跨国交易,数字支付都可以解决隐私、安全、消费者保护等问题。
另一个愿景是通过智能合约将程序直接嵌入货币本身,实现很多目前只有金融机构才能实现的功能。在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上,万事达卡积极参与世界各国央行的讨论,并准备随时与各国央行合作,利用现有的客户网络支持数字货币——央行的发展。
数字货币的目标,中央银行,是其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
明确央行数字货币主要解决什么,对设计方案影响很大,也会决定发行数字货币的优先顺序。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各国央行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种央行主要关注支付弹性和数字主权,担心大型私人科技公司或外国管辖区的公司运营的任何系统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第二种央行认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创新支付体系,提高支付效率,降低境内和跨境支付成本。第三种央行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应对金融普惠的持续性挑战,解决金融普惠问题。
一些强调支付灵活性和数字主权的国家引入了国有实时账户支付系统,从而与私人支付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其中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在强调支付效率和成本的国家,他们的数字化方案设计会特别注重系统的经济性和普及性。
万事达卡发现,在包括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非常重要
跨境支付的发展面临许多非技术挑战。
关于跨境支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很多央行都在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试图了解和尝试搭建一个连接各国央行的公共平台,研究是否可以作为现行制度的有效补充。初步结果令人满意。但跨境支付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制度和法律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出了跨境支付系统需要完善的19个组成部分,如协调监管、法律框架、ISO20022报文标准、延长国内支付系统运行时间等,这些都是央行在未来数字货币跨境交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强调金融包容性的央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央行,它们正在寻找技术干预来帮助仍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14亿人。世界银行认为,仅仅通过发行数字货币,即央行,远远不能实现金融普惠的目标。数字货币,中央银行,必须是线下可用和低端功能机,并丰富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代理网络,更精简的尽职调查程序,与现有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对商户的广泛接受。以上很多问题都是非技术性的,但都阻碍了现有金融体系中普惠金融的发展。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国央行和私营部门的密切关注。据了解,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手段支持私营机构提高支付弹性,鼓励支付领域的持续创新。比如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帮助偏远地区的居民和老人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倡导金融普惠。万事达卡不仅是一家发卡公司,更是一家基于支付行业的多轨科技公司。它随时准备与各国中央银行合作,以更好地将国家系统与国际支付网络连接起来。
央行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关系取决于央行要承担的职能。
长期以来,货币一直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的产物。哪些职能由国家承担,哪些职能由银行和其他私营部门承担?这因国而异,因系统而异。对于央行来说,重要的是央行要承担多少,如何鼓励私人部门建立制度,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监管模式,建立一个跨国的协作平台可以弥合不同框架之间的差距。而且这个平台并不鼓励套利,只是在监管框架内识别和支持不同国家的不同偏好。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货币能否共存。我认为,如果数字货币(央行)运行良好,那么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一种稳定的货币能够提供什么额外价值?稳定货币的含义是区块链存在的法定货币所支持的代币。因此,稳定的货币在加密货币交易中非常有意义。如果数字货币,也就是央行,可以以稳定货币的形式在加密市场交易,就不需要稳定货币了。但如果数字货币即央行的使用受到限制,那么市场对支付创新的需求可能会让稳定的货币仍有一席之地。
论监督的碎片化。一方面,有人担心,如果政府出台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措施,人们会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安全的资产,它拥有政府颁发的安全许可证,就像银行账户一样,可能会误导人们低估这一领域的危险性。但显然,监管对于稳定币值非常重要。目前稳定货币的发行量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我们无法确认背后是否有储备支持。如果你认为稳定的货币是有用的,而且无疑会在未来发挥一定的作用,那么建立一个监管框架t显然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