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9日电(记者张素)区块链技术正在司法领域大显身手。记者29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全国法院链证超过28亿份,在证据存储、智能辅助、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率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要争证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电子证据分散、取证难、易被篡改、鉴定难等问题。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项司法规定,承认区块链存放的电子数据可以在互联网案件中用作证据。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注意到,近年来,在杭京广三家互联网法院的指导下,通过搭建“司法区块链”等电子证据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积累大量电子证据,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司法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电子送达文书的验证。自今年1月1日起,经服务器同意,中国法院可以通过可以确认收到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为更好地确保送达电子文书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即日起,该院送达的每一份电子文书将同时在司法区块链进行登记,并支持当事人和社会第三方机构通过互联网司法链平台进行核实。同时,继续推进全国法院电子送达文书网上核验,从根本上解决电子送达文书易篡改、核验难的问题。
对于区块链科技,也有法律专家提醒,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应用规范,确保技术中立和平台中立,明确各方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和问责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