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片:北京新闻网
4月17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暴涨一周后掉头向下,上演“疯狂跳水”。
在之前的半年里,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飙升。其中,“主要品种”比特币的价格翻了一番,而以太坊在一周前首次攀升至2488美元的单价。因名字而长期被视为笑柄的dogecoin,本周也实现了单日200%的涨幅。
一时间,投机市场人头攒动,杠杆投机者们欢欣鼓舞,庆幸自己“终于没有错过这通电话”。
“跳水日”当天,比特币冲上61293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他加密货币品种也大幅飙升。一时间,“币圈”一片欢腾。
然而,灾难突然毫无征兆地降临:比特币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掉头向下,最低跌至53302美元,随后勉强站上55000美元上方,24小时内下跌近15%,创今年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其余的加密货币品种差别不大。
高空跳水,玩的就是心跳。
失分不足以勾勒投机市场的惨烈。加密货币市场不是股市,市场的主力是叠加了杠杆的短线投机者。任何大起大落,都必然导致大量杠杆投机者被迫平仓,导致很多“赚指数”的人瞬间血本无归。
一些投资者表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玩的是心跳”。很多玩家已经享受了半年财富效应的好处,不得不吞下“大跳水”的苦果。
其实,任何一个敢于在杠杆期货市场“划桨”的人,都需要一些勇气和财富,其中不乏所谓的“技术派”和“数值派”。面对“大跳水”,他们当然会问为什么。
加密货币市场不是一个受官方监管的市场。没有“官方消息”,但小道消息很多。
比如,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计划与金融机构合作,调查加密货币洗钱行为,“意味着监管时代的到来”;
此外,土耳其央行上周宣布,从4月30日起禁止使用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进行支付。
但这些可能站不住脚。美国之所以允许“比特币”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上蹿下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于国际法原则,监管承认其合法性。至于土耳其央行的禁令,这是事实,但该国近期的外交困境和特殊的财政状况,使得其在体量上难以产生足够的“引领效应”。
事实上,加密货币交易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各种庄家高度控制的基础上反复炒作各种多空话题,使得交易价格上蹿下跳,忽冷忽热。
正是通过这种“猴市”和“新闻市”,占据新闻、资本、渠道三重优势的庄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次收获“韭菜”,并因其重复效应而常乐。
这次“大跳水”很可能是另一轮“冰火两重天”的上半场。中小杠杆投资者可能在涨跌中“两头被洗”,但大鳄未必获得过连续两个大丰收。
“递包裹”的游戏如何结束?
不少专业人士指出,近半年来“比特币”的火箭式上涨,与众多名人、机构的真假“平台交割”密切相关。
去年10月,支付平台PayPal允许客户在数字钱包中保存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这被公认为本轮炒作的“冲锋号”。
后来,摩根大通、Visa和万事达威胁要开始提供加密货币服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紧随其后。
不久前,马斯克高调支持dogecoin,宣布特斯拉可以用比特币支付;此外,4月13日,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基地成为首家获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加密货币公司,估值超过800亿美元。
这些利好消息将“比特币”送上了极乐的巅峰,在众多博彩公司的倒计时中,立刻迎来了久违的“大跳水”。
在可预见的未来,“官方承认”依然遥不可及,只会成为大鳄们反复使用的“割韭菜”的老把戏。这意味着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品种将继续上演上蹿下跳的“猴市”,大概率继续一路上调。
原因是比特币的市场已经被高度杠杆化和书签化。大庄家很难完全摆脱,还要保持很高的换手率,导致交易成本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只要有机会,提高单价远比打压划算。
但是这部剧怎么结尾呢?
无论马斯克怎么说,都很难改变一个不争的事实:原本作为所谓的“各国法定货币的替代品”推出的加密货币,如今几乎已经失去了“完美货币”的功能,甚至是货币的商品交换媒介。
如今,它们存在的价值不是“货币属性”,而是“商品期货属性”。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是作为高杠杆的期货投资商品被买卖的,是被哄着去投机的。
毕竟,这种“大跳水”是崩盘还是“跳水”其实并不重要。
很多“小散户”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比特币”一路走来的财富效应太过诱人,难免产生“传递包裹效应”:谁都知道鼓声一停,自己就“乖乖”了,但也有很多人舍不得退出游戏,默默祈祷和相信自己不会成为鼓声一停,自己只是拿着花环的倒霉蛋。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卢九实习生:唐洁静校对:赵琳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