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侯佳成
数字技术与国家货币政策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联系备受市场关注。
10月22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举行。一些与会者讨论了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和货币体系的影响。
欧洲央行前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说,没有可靠机构严格监管而发行的货币有两种概念,其中虚拟货币属于假币范畴;加密令牌属于投机资产的范畴。特里谢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具有投机性质的资产,它并不具备一种可靠货币应该具备的所有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可靠的机构如银行来使用区块链的这些技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韦尚进表示,目前各国应对加密货币采取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些国家选择全面禁止私人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禁止其作为本国货币替代品在市场上流通;而其他国家正在考虑甚至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中央银行,会成为未来占主导地位的重要货币形式吗?这种前景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态吗?
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表示,许多大规模支付货币在形式上已经数字化,但只有现金没有数字化。考虑到小额支付与大额支付的体量比,数字货币的兴起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态。
白川方明还表示,在10 -20年内,全球微支付市场的革命性场景不太可能实现。微支付的特点使得很难实现真正的全球微支付市场。例如,在现金支付方面,各国的交易支付环境差异很大。小额支付的转型过程反映了其背后的社会转型。在每个国家,庞大的支付体系都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有利有弊。如果离开全球货币体系,数字全球货币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微支付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余永定也表示,中国政府在考虑数字货币时也非常谨慎。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少量的数字货币,但这只是实验性的。而且不会和人民币国际化挂钩。在中国,现在数字支付系统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距离数字货币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要小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表示,数字货币,即中央银行,即将到来,中国人民银行是先行者。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不会改变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模式。
“如果数字货币,即中央银行,被用于跨境国际交易,就必须确保各种货币的可互换性,这些货币需要在同一个区块链上运行。那么谁来管理这个区块链呢?或者,也可以建立另一套基础设施,让数字货币,即运行在不同区块链上的中央银行,可以使用这个基础设施进行交换。那么,谁来管理这一套额外的基础设施呢?”艾肯格林表示,同一个区块链的120家央行要就基础设施架构和管理方法达成一致是遥不可及的。
编辑:郑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