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79000成为娱乐圈第一数码收藏。图为海报。
广东博物馆文物石湾窑陶器金猫(清代)数码收藏(资料图片)
动画片《只此青绿》中的一个场景《美猴王大战巨灵神》,也成为了数码收藏的一部分。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数字藏品大放异彩。
仅广东一地,就有多家博物馆连续推出多项数字馆藏,累计发行6.5万册。在大多数人知道什么是数字收藏之前,它们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大部分数字馆藏都不贵,有些甚至是免费赠送的。大部分买家可能也不是真正的文物爱好者,但知道这个“区块链”的存在可能会成为虚拟世界的“潜力股”,所以抱着投资的心态分一杯羹,也不排除很多买家只是为了图个新鲜。
但事实表明,没有什么能阻止数字馆藏的快速发展。它不仅成为了收藏者的新宠,也给新兴的超宇宙带来了新的商机。它不仅是文物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社会各界热衷的一种新的宣传推广方式。
数字收藏不等同于NFT。
什么是数字收藏?直观上,它可能只是一张数码照片或视频,甚至只是一串数字。但是,它是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易的收藏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字信息,并具有与特定作品和艺术品相对应的唯一加密信息。
在你了解数字收藏之前,你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元宇宙和NFT。
元宇宙是近两年出现的新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科技手段链接和创造的,与现实世界互动的虚拟世界。它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现实世界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在其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新的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每个用户都可以在其中生产和构建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经济系统,用图像生成等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生存系统,用“扩散-反馈”模式构建的社会系统等。
NFT指的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非同质令牌”。它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唯一用于表示数字资产(包括jpg和视频剪辑)的加密货币令牌,可以买卖”。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比特币,就是一种NFT。NFT在元宇宙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它目前正在支持元宇宙中的经济系统。
数字收藏实际上是NFT的一种应用形式,但不等于NFT。它是以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信息内容的形式呈现的,它有多种形式。
各种形式,但暂时只作收藏。
数字收藏的形式非常多样。据我们所知,不仅仅是文物可以数字化收藏,所有其他有纪念意义或者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以数字化收藏的形式呈现,包括一幅画、一首歌、一个3D模型、一张电子票、一个游戏道具,甚至一个表情包或者一个特别的瞬间等等。
其价值体现在,应当通过合法备案审批的平台公开销售,通过买卖交易完成。当一个数字收藏通过NFT手段加密后,它就有了自己的“数字证书”,是唯一的。它将数字收藏永久保存在区块链,不能随意复制或篡改,因此每一个数字收藏都可以追溯到其源头,其版权可以明确界定和交易。
目前,我国只允许在已经国家网信办注册批准的区块链平台上公开销售数字馆藏,任何情况下都禁止二次销售。有些数字收藏甚至没有转礼物的功能。它确实不同于一般的NFT数码产品。数字馆藏需要实名登记系统购买,只能购买人民币或数字人民币,不能购买虚拟货币。因此,数字馆藏的持有仍需谨慎。目前不具备NFT的金融属性,所拥有的只是暂时的纪念价值。
出版数字馆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自2021年以来,数字收藏变得炙手可热。从文物到传媒、演艺,很多行业都开始“试水”。
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在内的主流媒体已经率先发布了一批数字集锦,几乎都是一上线就瞬间被点亮,几分钟内轻松获利近百万元。当然,也有很多数字馆藏目前只是免费发放。如2021年12月24日新华社官方平台发布的限量版集锦,国内首套“新闻数字集锦”,就是将2021年精选新闻摄影报道重新包装,免费收藏而成。
也许这些数字收藏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是新的。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作为最早的数字馆藏之一,几乎每一部都是“爆款”。比如Phoenix.com官方搭建的数字收藏平台,限量《大闹天宫》的数字收藏,中国娱乐圈推出的第一个——的数字收藏,春晚上《千里江山图》的热门节目包装的纪念票以及以一系列创新形式呈现的数字收藏,iBox平台上推出的名为《只此青绿》系列的数字收藏,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石湾窑陶金猫”包装的数字藏品,甚至支付宝推出的一个收藏账号的皮肤和哔哩哔哩官方认证号颁发的数字艺术头像“格德”等等,一上市就全被抢了。
在之前的报道中,有说国外一个少年炒数字收藏,两个月赚了34万美元,还有美国《NFT大闹天宫》的专栏作家创作的作品以数字收藏的形式上架,不到24小时就卖了56万美元左右,等等。然而,在中国,数字收藏虽然火热,但仍然不能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而只是一种营销和宣传的手段。但这并不能阻止它成为代表“时尚”的新生事物。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对于数字馆藏,业内还是众说纷纭。尤其是在文物领域,将珍贵文物包装成数字藏品公开销售的做法争议较大。
今年4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首次尝试发行以元青花人物、玉瓶、石湾窑陶金猫、西周兽面青铜俑为元素开发的数码藏品时,均强调“二次创作、设计、渲染”;南越王博物馆发布的数字藏品——棱角玉杯,也是根据南越王文墓主棺室头箱出土的棱角玉杯进行了再创作和渲染。业界担心的是,正是珍贵文物的原始数据以数字馆藏的形式公布,才会导致“文物信息”的不安全。
也有人认为,数字时代的很多信息一旦公开,哪里还会有“秘密”可言?数字馆藏如何做到“独一无二”?
的确,数以万计的数字藏品一旦向市场发布,其对应的信息几乎等于被完全公开。如何保证版权必然是数字馆藏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回避显然是不理智的。数字技术将成为未来服务大众的主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数字产品,我们应该关注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专家建议,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从技术上提高对版权的保护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作为收藏品,如果你真的想把它作为赚钱的手段,你就得接受它有投资风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