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官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实质上将ICO定义为未经授权的非法公开融资。他还表示,从公告发布之日起,立即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据《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完成ICO项目65个,总融资规模26.16亿元,参与人数10.5万人。至此,通知下发,意味着ICO项目“毁”了!
同时,《公告》对ICO做了六个相关解释。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授权的非法公开融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任何所谓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业务;公众应高度警惕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的潜在风险;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但是,吃瓜群众看到这个新闻,一定要分清区块链和ICO的区别。在打击ICO等非法集资活动时,不要误伤区块链。
第一,区块链的应用,ICO的燃料,都是数字货币:伤筋动骨。
简单地说,区块链是一种分散的信任机制。这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是区块链上的应用。
比特币不是区块链的唯一产物。除了比特币,区块链还包括智能合约、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社交通讯、文件存储、股权众筹、数字货币和可编程金融,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
目前,基于“区块链+”的商业生态逐渐成为许多行业复兴的生态养料。区块链技术让银行、交易所、审计公司、科技巨头等等趋之若鹜。今年以来,资本、人力和技术逐渐渗透到“区块链+”。
二、区块链的错误打开方式:技术无罪,ICO混乱离奇
如果说数字货币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它也逃不过ICO燃料的身份。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又称数字货币中的首次公开发行,是一种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企业融资方式,可以用来规避传统资本融资过程中涉及的尽职调查和监管。一般来说,ICO会向早期项目支持者出售一定比例的数字货币,换取法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虽然也是一种融资手段,但与IPO相比,有一些不同:IPO发行股票,募集法币,而ICO发行虚拟货币,即所谓的“代币”,募集主流虚拟电子货币。
ICO的大致流程也与比特币密切相关。
首先,如果有想法的团队想用比特币等几种虚拟数字货币开发一个区块链项目,可以在比特币或其他渠道发布项目计划书或白皮书“告诉全世界”。团队会承诺参与ICO的投资人一定比例的代币或者项目分红收入。募资成功后,有不错的涨幅,参与ICO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虚拟货币升值,出售代币获利。然而,一旦项目开发失败,投资者将面临损失,手中的比特币将一文不值。
由此可以看出ICO和IPO的区别。股票代表的是人对企业的所有权,持有股票的人可以凭借股票行使相关的管理权,参与企业决策。而ICO发行的代币不具备这些特征,只能用于购买项目服务,单独流通。
另外,ICO主要发生在区块链行业,发行人不一定是实体人,也可以是非实体企业的团队甚至个人。IPO的发行人来自各个行业,股改后必须是法人。
当然,很多投资者可能永远不会关心这些投资的细节。对他们来说,他们只需要关心一件事。ICO是什么不重要,他们知道怎么做也不重要。ICO能让他们赚钱,疯狂敛财才是最重要的。
据财新报道。com,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ICO白皮书,得出结论:“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事实上,实际为项目投资募集资金的ico,连1%都不到。”
第三,不是区块链,谁才是ICO傀儡背后的真正操盘手?
如前所述,区块链打断了ICO的骨头。在ICO被定性为非法集资之前,我们先判断一个ICO是否可靠。首先,这取决于区块链平台是否开源。但是,很多平台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却不能开源。此外,一般的ICO骗局,资金来源都是真金白银,比如美元、人民币等。所以很可能是庞氏骗局。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ICO一度被认为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内容。经过监管部门和多位资深法律专家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ICO只是看似披了一件合法的马甲,其本质是变相的非法集资。再说,即使ICO可以摆脱非法集资的嫌疑,但也涉及明显的合同诈骗。
其次,ICO的游戏规则一般由项目方或ICO筹款平台制定。而且投资人也是鱼龙混杂,更别说规则这个概念了。前段时间曝光的“大妈入门”、“韭菜梦”等ICO平台乱象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很多ico只是挂着区块链的牌子,其实是空的。换句话说,区块链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于是,我不禁感叹:大多数“韭菜”都有一颗成为首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