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新京报
最近随着元宇宙的兴起,Web3.0成为各大厂商和投资人关注的热词。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近日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正处于从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节点,加强对Web3.0的前瞻性研究和战略预测,无疑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Web3.0热潮下,国内外涌现的相关商业模式点燃了新的投资热情。对于很多打着Web3.0旗号的产品和一些区块链游戏,投资者也需要擦亮眼睛,警惕概念炒作下的投资风险和隐患。
“什么是Web3.0?”
2021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名为“密码资产和金融的未来”的听证会。美国前货币监理署署长、时任BitFury首席执行官的布莱恩布鲁克斯(Brian Brooks)向国会议员详细科普了Web3.0——“一个可以被用户拥有的互联网”。
Web3.0有什么区别?Web1.0是“可读”的互联网。这一时期的企业代表主要是搜狐、新浪、网易、雅虎、谷歌等传统门户网站。用户只能获取信息,但不能编辑信息。Web2.0是一个“可读可写”的互联网。用户不仅可以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平台提供商的云存储技术,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比如从早期的博客、微博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哔哩哔哩、Tik Tok等新媒体平台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
从Web1.0到Web2.0,是用户与互联网双向深化信息交互的过程。体现在用户是参与者,App是应用载体,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平台力量的迅速膨胀。一个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一个网络身份,更像是申请成为一个“数字领主”的附庸。用户在平台生产的内容是否违法侵权,将由平台来判断。
Web2.0时代引起了社会对平台治理结构的担忧。平台集中的网络服务和权力,让用户只是互联网的“路人”,而不能真正拥有互联网。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互联网正呈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趋势,Web3.0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与Web1.0和Web2.0相比,Web3.0将是一个“可读、可写、可拥有”的互联网。这是一个新的数字生态系统,它基于分散的概念和数字技术(如区块链)集成了多个场景。它将成为用户和建设者所拥有和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经济、社会、政府等各行业数字化改革的最新应用成果。进行了展示,包括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数字经济人才对接等。图/IC图
Web3.0将重塑数字经济社会的基本格局。
随着区块链、非同质令牌(NFT)和元宇宙等新技术概念的普及,Web3.0将逐渐成为未来网络的主要形式,并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Web3.0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对于中心化的数字生态来说,是一场全球性的变革,让在数字网络上流通的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和相应的价值分配权真正回到数字内容创作者手中:创作者和价值拥有者可以统一起来。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Web3.0将重塑用户与平台的“支配-依附”关系,形成新的数字身份体系。Web2.0时代,集中式平台对平台上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和数据信息拥有绝对控制权。在Web3.0时代,分布式数字身份证(DID)使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份管理信息,并可以使用这些信息验证和登录任何平台和程序。
Web3.0塑造了数字空间的新愿景,试图建立一个用户和建设者共享产权的新经济体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的思想,把原本属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权力下放给用户。说明用户有自己的身份、数据和算法自主权,没有像脸书这样的大平台来存储和使用用户的数据,不再需要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
因此,Web3.0不仅提高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数据信息和数字资产,而且打破了平台对信息管理和算法的垄断,通过机制设计引导人们自发协调行为,彻底改变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极大地挑战了平台的垄断地位,用户可以选择去中心化的替代产品。
其次,Web3.0将重塑财富数字化和数字金融交易的规则体系,建立新的数字产权体系。在具体应用中,基于区块链的用于确定数字资产产权的技术NFT,完全颠覆了平台的集中产权管理体系。用户可以制作自己的NFT,并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数字资产的NFT。目前,NFT已经广泛应用于图片、音乐、视频等数字产品以及各种UGC产品的产权保护和流通领域。
去中心化的Web3.0理念和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将会产生“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将掀起金融行业的一场革命。金融交易信息将更加透明和安全。在这种场景下,用户的账户位于一个分布式网络中,平台之间基于互信的协议可以降低壁垒,更专注于产品服务和价值创新的追求,也减少了地域、用户资质等其他因素带来的限制,从而促进数字资产的自由流通。
最后,Web3.0将重塑现实与数字空间的经济社会活动边界,促进实体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Web3.0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全新的去中心化DNS根域名治理体系,实现了端到端访问流程的去中介化。用户可以自行命名和解析域名,技术可以应用于数字资产、数字实体等资源,让现实和数字空间更好地融合。例如,链上的数字资产的价值可以对应于链下的物理资产的价值。这不仅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还将进一步重构各行各业的经济形态,实现真实资产与虚拟资产的联动。
2021年9月30日,中国香港,亚洲首个大型数码艺术博览会在香港举行,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展出超过40位国际及香港艺术家的高科技艺术创作。图为游客在美国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Refik Anadol的360度沉浸式艺术装置前自拍和拍照,该装置将被转换成NFT(不可资助的代币)并在苏富比在线拍卖。图/IC图
3.0在中国:机遇与挑战
在美国,以布莱恩布鲁克斯为代表的相关人士正在大力推动联邦政府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出席听证会的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部分成员公开高喊“我们必须确保Web3.0革命发生在美国”。
Web3.0未来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前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数字经济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总的来说,Web3.0在中国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放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框架下:人们关注的是基于Web3.0的基础设施将如何帮助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现有的Web3.0产业主要分布在数字馆藏、联盟连锁、Gamefi连锁游、虚拟数字人四个领域。关于Web3.0的讨论,往往会和“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关键词放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Web3.0产业的未来发展将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从国际看,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快速上升。目前,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独立的Web3.0工业系统,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可能会延伸到技术领域。
Web3.0分布式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可能会加速全球数字空间格局从互联网走向“分裂网络”。出于国际竞争和数字主权安全的考虑,各国间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能会导致多个Web3.0数字生态系统并行的格局。
受中乌冲突等事件影响,非西方国家将寻求更加独立的数字供应链系统和多样化的数字服务提供商来源,这将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受到大国相互制裁的影响,加剧产业发展的国际不确定性。
其次,从国内来看,Web3.0将对现有的治理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确定新的监管边界将成为新的课题。Web3.0的去中心化概念会带来新的治理和监管问题。
一方面,分散化的基础设施需求挑战现有的基础设施提供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Web2.0的大型平台已经具备搭建能力,但这可能导致区块链服务的控制权重新回到平台手中。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形态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变化,催生新的组织和产业形态,带来新的风险和管理问题。比如区块链科技旗下的匿名社区,会给网络监管带来挑战;DeFi产品所蕴含的金融风险也将考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和防范能力;以及更多组织和行业所伴随的违法犯罪风险,也需要防范。
2021年12月,CCTV-2的《准时财经》栏目曾披露了名为《农民世界》的区块链游戏“代练服务”骗局。“代练”公司声称玩家“两周赚了14万”,其实就是传销、诈骗、非法集资。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从Web2.0向Web3.0的过渡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同时,还有一些监管真空地带。对于不成熟的项目,追求短期利润,盲目跟风的投资者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因此,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促进我国数字产业在Web3.0时代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制定Web3.0产业政策体系时的重点。
Web3.0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但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大力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发展,探索适合我国的Web3.0发展道路,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文/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编辑/李潇潇
校对/赵琳